原标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武汉机遇
只提“内陆沿边开放”是重大信号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对武汉这样的内陆中心城市意味着怎样的机遇?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
内陆开放迎来重大机遇
李克强总理9月4日在广西视察时指出,“我国开放发展走的是由沿海向内陆不断扩展延伸的路子,由东向西推进是发展趋势,当前在提升东部沿海发展层次和质量的同时,特别要做好内陆开发开放这篇大文章,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9月21日李克强总理又批示:“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京召开了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动员会议。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当务之急就是要壮大能够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
吴传清认为,曾经,“海”之于开放的重要性一直大于“江”。而李克强总理首次将“沿海”、“沿江”置于并列的位置。此次全会公报关于开放的段落甚至没有提及沿海,只提到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对于深居内陆的武汉,这是极具意义的信号。
口岸建设应更新思路
口岸是开放的门户与窗口。从发达地区多年开放的实践可以看出,口岸发展不仅能带来资金流与物流,更重要的是推动理念、观念的创新以及体制、机制的改革。
武汉正在建设的“大临港”、“大临空”,对应着武汉的水运与航空两个口岸,加上东西湖区吴家山国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这个一类铁路口岸。在开放形态上,武汉已形成了立体开放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前备受瞩目的汉新欧国际专列在开通后就悄然停摆。货源这一因素击碎了汉新欧铁路常态化运行的梦想。与之类似,2009年6月,武汉天河机场迎来首架全货机。不过在随后的几年内,因货源不足,该货机执飞的货运航线时断时续。
对此,吴传清表示,武汉需要更新思路。开放不仅意味着向东南沿海开放,也意味着向西部内陆开放。开拓中西亚市场,努力融入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印缅经济走廊同样重要。
吴传清认为建设“双中心”可解货源问题。一是在武汉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打通东湖高新区、洪山区和江夏区,组成“大光谷”。另一个是建设生产服务业中心。重点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等,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辐射力,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扩大服务贸易规模。
内陆开放要抓好区域合作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全方位深化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一文中将开放合作视为影响中部崛起的核心因素。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徐匡迪院士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调研时建议三省考虑设立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协商机制。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建议通过城市之间的协议来避免因过度竞争带来的相互伤害。“至于谁是老大的问题,关键还是在服务,能否提供周边城市无法完成的平台。”
吴传清用“对内开放”强调合作之于开放的重要性。“继续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积极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科学有序地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特别是加强与上海联动发展,推进上海—武汉双核型空间结构构建。充分利用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向西转移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特别是沿边地区开放开发。”
吴传清表示,在国家启动新一轮开放开发战略新背景下,武汉应更加积极主动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从国内开放、国际开放两大层面,再创开放新格局,培育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内陆开放型经济水平。(记者 肖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