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10)完善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机制。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对新设立的煤炭资源矿业权全部采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索对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矿业权实行一体化配置,完善矿业权一级交易市场。研究制定矿产资源矿业权转包、出租、出让、抵押等市场交易规则,加快建立矿业权二级交易市场,促进矿业权流转。加快矿产资源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完善全省11个市网上交易和网上监管机制,实现阳光操作。探索推进国有煤炭企业已占有存量资源未缴纳矿业权价款转国有股权。积极推进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煤权气权一体化设置,探索建立煤层气资源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
(11)逐步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在27个县份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入股和抵押等方式入市流转。按照依法、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托国有建设用地交易市场,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有形交易市场和交易门户网站。尽快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管理办法,明确集体建设用地交易范围,健全集体建设用地交易规则和操作流程,规范交易信息披露,建立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明确公益性行业用地和营利性行业用地的界限。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确保征地程序、补偿标准合法、公开,实现阳光征地、和谐征地。总结提升各市县被征地农民安置的丰富实践,不断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
(12)构建用地保障和耕地保护新格局。严守我省6000万亩耕地保护红线不放松,确保农业和粮食安全。争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突破县域范围,逐渐实现以太原都市圈和其他设区市为单元安排增减挂钩指标。尽快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扩展到全省。设立省级耕地开发项目专项资金,在全省实施大规模的造地工程。设立省级开发耕地储备库,用于保障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或重点建设区域的占补平衡,并通过有偿使用方式在省域内进行调剂。探索建立土地开发多元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探索引入个人、企业、信贷等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机制,从2014年起对各市的单位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指标进行评价考核,并作为分解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对排名靠前的市奖励部分用地指标。加快朔同地区盐碱地的改造利用,探索把以盐碱地为重点的未利用地纳入建设用地规划范围。
(13)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优化股东结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促进城市商业银行增强实力,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加快农信社股改步伐。鼓励大型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积极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民营中小型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村镇银行、融资再担保公司、小额再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享受金融机构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建立政银企对接平台,加大引进金融机构力度。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积极扩大债券市场融资。加大企业改制上市力度,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加强区域要素市场平台建设。在27个县份开展农村房屋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业务。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系。完善地方金融统一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对金融重大事项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非法集资责任。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
(14)创新煤炭交易体制机制。
完善煤炭现货交易,开展场外交易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功能。扩大煤炭交易价格指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煤炭、焦炭等大宗产品的市场配置机制,积极发展焦炭、电力和煤层气等能源商品的场外交易。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以动力煤为试点,积极推进煤炭等能源商品衍生品交易,创造条件开展期货交易。
(15)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资源性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将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下放和放开部分价格管理权限。完善居民“阶梯式”电价,推进水、电、气、热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对居民生活用水全面实施“阶梯式”水价,对工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政策。在引黄供水区实施“分质供水、原水直供”办法,加快形成竞争性水市场。研究制定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阶梯式”气价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按用热量计价收费的热价改革。建立煤、气、电、热等能源产品价格联动机制。
相关专题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