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是個民間大使
在外文局,大家都叫吳永恆“老吳”。這是他花甲之年轉戰到這裡使然。
2004年外文局啟動了對外傳播本土化戰略,在海外出版當地語種的《今日中國》雜志,遠播中國聲音,呈現中國形象。就在拉美分社急著物色領軍人物之時,外文局常務副局長郭曉勇想到了老吳。
此時,剛從新華社外事局副局長崗位退休的吳永恆,面對著諸多邀請。從1964年在古巴學習西班牙語起,他一直與拉美那片土地情緣纏綿。做過新華社巴拿馬分社翻譯,波哥大分社、布宜諾斯艾利斯首席記者,拉美總分社社長兼總編輯,常駐拉美國家20多年,熟悉西班牙語、葡萄牙語。
沒有猶豫,老吳就做了選擇,來到《今日中國》拉美分社。
“搞外事,老吳學一個人,是周恩來。”在拉美分社,與老吳接觸了一天半,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就有了這樣的印象。
在墨城,他聽老吳講了一個故事。1973年,企業家堂·胡安陪同當時的墨西哥總統訪問中國,在會見時,周總理提到榆樹,說這種樹耐寒,長得快。胡安隨口問:“這種樹不知道能不能在墨西哥城的高原上生長?”周總理說他不清楚,但值得一試。兩天后,當胡安登上返程專機時,發現自己的座位旁放著七根榆樹插條,還附有一張詳盡的英文說明書。胡安把樹苗帶回墨西哥,種在自己的庄園裡。現在,這些樹苗已是郁郁蔥蔥的“周恩來榆樹林蔭道”。老吳說,周總理做的不是一代人的工作,而是中墨的世代友好。
墨城中心廣場的鐘塔下,立著《今日中國》修鐘紀念銘牌。這座鐘塔,原建於1910年,是當時在墨華僑為慶祝墨西哥獨立100周年,贈與墨西哥政府的禮物。墨西哥獨立200周年時,鐘塔已十分破舊,老吳力主《今日中國》出資修復。2010年9月,這裡響起久違的鐘聲。
站在鐘塔下,黃友義看到,路過這裡的司機們,會下意識地舉頭去看鐘的時刻。那一刻,黃友義明白了老吳修鐘的心跡:他是在做中墨世代友好的工作。
在拉美分社,檔案整整齊齊,辦公桌一塵不染,接待客人的水果,削好了放在那兒……接訪來賓,幾點接機,訪問日程,乃至出車順序……老吳事必躬親,安排得滴水不漏。
“我負責圖書出版,一天半中,老吳為我安排走訪的出版社、書店,各具代表性,看后頗受啟發。”
一天半體驗下來,黃友義感觸頗深:我們的一些同事跟不上老吳的腳步,跟不上老吳的水平啊。
《今日中國》代總編唐書彪在墨西哥有13天和老吳朝夕相處。採訪中,他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老吳一周的工作日程。一周中,從接機開始,老吳陪同他相繼飛達墨西哥北方邊境、中部的數個城市,會見當地發行總代理、讀者代表和文化官員,會見和採訪議員、總統和現任官員等各界人士,了解當地僑社和華文學校,參觀華人移民史展覽。有時,一天中飛越不同時區的城市,參加七八場活動。老吳充分利用自己在拉美的人際關系,在墨西哥建立了廣泛的社會聯系。他平日所做的,遠遠超出了一個雜志分社社長的職責與擔當。
檢索西文部主任李五洲保存著老吳長達四年的工作日記,記者終於明白,上面的一周,不過是老吳八年工作的縮影,老吳為中墨友好所做的努力一以貫之,從花甲及近古稀。
1973年到1996年,老吳的足跡幾乎遍及拉美國家。退休后的八年,他的身影依然活躍在墨西哥和拉美民眾中間,為中拉友好貢獻著光熱。
“老吳把自己交給了那片土地。”回到首都機場,吳永恆的妻子姜憬莉對老吳的同事們說。
在墨西哥、在拉美,老吳有愛他的兄弟,愛他的朋友。就在老吳遠行前一個月,在外文局海外工作會上,他講到了這些朋友。
《今日中國》發行代理人弗洛雷斯,不顧一隻眼睛剛做了手術,開著車,在塵土飛揚中,接送老吳。他的妻子瑪瑰,忍著口腔發炎的疼痛,布置《今日中國》展台,向來往的人介紹期刊和征訂訂戶。
老吳身體不適,老華僑歐陽為他找醫生,買藥。怕老吳受寒,解下自己的圍巾,給老吳系上。
老吳去作報告,會場燈光太弱,看不清講稿。華裔曼努埃爾和妹妹在兩個多小時裡,輪流手擎工具燈為他照亮。后來,得了重病的曼努埃爾告訴老吳:“你是我最親近的弟兄,病好了,我還要繼續推廣期刊,而且成立一個文化中心。”
墨中友協副主席法雷爾博士,在一天兩次手術的間歇,還打電話給分社:要警惕我們的北方鄰居,他們不甘心中國漸漸強大起來,會不擇手段地加以阻撓破壞,但他們不會得逞。
講這些的時候,台上的老吳流淚了,台下許多聽的人,也被這兄弟情誼浸濕了雙眼。
一本小雜志,一個大舞台。在這個舞台上,老吳,是個民間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