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回家

江西省永新县城南中学  曾亮文

2014年02月21日15: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他们终于等到了。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在老兵们长期的抗争下,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台湾长达38年的戒严令,开放台湾外省籍民众赴中国大陆探亲。

护照、台胞证、机票,经过一系列繁复的手续后,舅舅和成千上万个已近垂暮之年的荣民弟兄怀揣忐忑与激动,带着对父母“生献一杯茶,死奉一炷香”的信念,终于踏上了归程的乡路……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返乡探亲潮。

事实上,这条回家的路原本仅是一道浅浅的海峡,于舅舅而言,却漫长与艰难。他走了四十多年,在人近黄昏,人生即将谢幕的时候,才终于可以走到了父母身边。但是为了团圆的信念,这条路,舅舅走得决绝、坚定、义无反顾。岁月改变了他的模样,却始终没有改变他的愿望。记得清代学者刘献廷说过,他“十九岁去乡井,寓吴下三十年,饮食起居与吴习”,可是,他“所思者皆北味,梦寐中所见境界,无非北方幼时熟游之地。”其实,即便是圣人高官,谁又能逃脱向往故乡的羁绊?谁能没有故土难离的旧情?谁会没有回家的冲动?当年,皇帝的位子尚未坐热,刘邦便急切地想着回家。在家乡,刘邦置酒,悉召故人佐酒,酒过三巡,又情不自禁上前击筑,自为歌诗,接着又高蹈起舞。言不足而歌之,歌不足而手舞足蹈之。刘邦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犹乐思沛,这些诚挚的表白,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生死之心。

还乡属人情使然,人情最甚者莫过于乡情。“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乡心”, 对于每个游子来说,家都是永远的诱惑。还乡,这是一种情感的回归,只有在家乡,疲倦的游子才能找到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对于舅舅而言,回乡更是他一种对故土深沉的表达。

只是,近乡情更怯,这个走失了四十多年的村子还能找回来吗?这块情感的失地还能收复吗?这里的亲人还认得自己,接纳自己吗?在离开台湾的前夜,舅舅紧紧拿着的孩子和妻子的手,一遍遍地描述他的家乡,介绍他的亲人,叙述他的童年,千言万语皆已说遍,久久不肯睡下。还在半个月前,舅舅就开始奔波于各大商场或市场。他准备了很多的礼物,给父亲的保暖衣、按摩器、拐杖、帽子、枕头,以及送给父亲足够养老的钱,他要把所亏欠的全部给他的父亲。他还准备了给妹妹的项链、手镯,给孩子的糖果、玩具,以及给乡亲们的台湾当地的特产。他想把想带的、能带的都带回家。

算起来,台湾也是舅舅的恩人,接纳了他,甚至让他过上了安稳、富足的生活。在那里,他获得了户籍、身份证、房产证,他娶妻生子、枝繁叶茂,还操着一口熟练的当地方言,他花了一生的时间变成一个地道的异乡人。

但是,“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那里不是故乡,只是一个暂时的家,而家乡是情感的,有着朴素的生活美学和最深刻的心灵秩序。“洲上”这个村庄虽然偏远、贫困、凋敝,毫无诗意,但是这里有父母、有兄弟、有亲朋构成的生活圈子,彼此冷暖相照。唯有这里,才有人说得出你的过去,叫得出你的小名。

在羁留异乡的日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细碎而又苍凉,回家是一种冲动,坚韧而又绵长……

坐过了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又经过繁复而又艰难的打听,舅舅终于回到了家乡。抵达村庄时,舅舅异常的激动。旧事依稀,家乡有他海量的信息体,老屋,宗祠,池塘,桑榆,这些内容扑面而来,岁月的记忆尾随而至,任何蛛丝马迹的细节都能支撑着他温馨的记忆,任何一个简单的东西都会激起他甜蜜的回忆。

可是,“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岁月蹉跎,无边无际,故乡已是物是人非了。

曾经的儿时伙伴年齿已老,鬓发斑白,难以辨识,执手相看泪眼,只能无语凝噎。舅舅惦记着他的妹妹(我母亲),这个令他念念不忘的妹妹。当年,他离开的时候她才9岁,入伍临行前,死死拽着他的衣角,眼泪汪汪,百般得不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生离意味着死别的故事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所以,离别总是令人黯然感伤。舅舅安慰她说,哥一定会活着回来的,哪怕是死了,我们也要相见!只是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人生如梦,再次相见,已是人鬼殊途了,我母亲早几年就因病去死了。摩挲着妹妹的遗像,舅舅深陷于丧亲之痛中,面色灰暗,久久不肯言语……

最让舅舅感到伤怀的是,他父亲得知他还活着并且准备回家时,十分激动,日夜盼着儿子回家。可是,就在前一年,在几十年的惦念和等待中绝望地撒手人寰。在父亲的坟前,舅舅号啕痛哭,这是他一生的泪水,委屈、内疚、悲伤,五味杂陈。

舅舅是农历8月13回到家乡的。原本他打算在中秋节与家人促膝话旧,樽酒言欢,却做梦也没想到,千百次预设的团圆竟成为伤痛的离别。回乡,变成了一个沉重的调子。还乡不见家,年老眼多泪。那些乱纷纷的老泪是舅舅一生伤痛的凝聚。

这是一个家族的命运,是一个家族的痛,更是一个民族的殇。

与舅舅一起回乡的是一个大陆老兵。他成婚不到一个月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受限于当年军中禁婚规定,他一生没有再娶,但一直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与妻子重逢。退伍后他住进了荣民退舍。因为一个月几十元台币的工资让他窘困,他便去做街警,做门卫,给人送报。他不断地累积着钱物,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足够的钱买车票回家。但是,天不假年,他没有等到这一天。临终前,作为当时同乡会会长的舅舅,接受了他的请求与委托,答应有一天把他的骨灰和一封长长的家信带回到他的家乡。只是,他并不知道,半个世纪,生死难猜,他的父母与兄弟都已经亡故了。他这个仅一个月名分的妻子在漫长的等待中年华老去,她遵循嫁鸡随鸡的思想,终生没有下堂改嫁,最后没有等到她的丈夫,在无望中去世了。

接手骨灰盒的是他的一个侄子和外甥。这个倾尽一生写成的沧桑故事,让他的家人泪雨不断,悲伤不已。

此去一别,便是经年岁月。这次返乡探亲后,舅舅就没能再次回来。不过,他一直惦念着回家,特别是获悉两岸实现三通,坚冰又破时,这种愿望更加的急切。只是,白发催年老,光景蹉跎,加之病痛的折磨,归期一再拖延,再相逢已是遥遥无期了。几年前,年逾八旬,油尽灯枯的舅舅去世了,离世前,他不断地喊着父母,叫着亲人的名字,句句血泪,声声悲吟。他把儿子叫至床前。他说,一生异乡客,百年故乡心,他人生飘零,一辈子都在流浪的路上,希望有一天能够叶落归根,回到父母的坟旁……

舅舅在眼泪和遗憾中总结了他的人生。他的眼泪和遗言里包含了对家乡无尽的眷念。

家国梦,团圆梦,于舅舅而言,这个长长的梦就应该是回家了。

这是舅舅一生的梦,更是一个民族的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