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图文:财税改革,财权事权相匹配
改革税制,重构地方主体税种
陈志勇:“营改增”是完善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可以倒逼财税体制改革。但是,“营改增”推行后,以往作为地方重点税的营业税被拿走,地方逐渐陷入“无税可征”的尴尬境地。地方有相对独立的财政,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财权,因此要注重地方税的建设,重构地方主体税种。比如,逐步推广房产税、消费税,将其改造成为地方增收的税种;将购置税下放给地方,支持省级财政;将资源税改革提到议程;进一步优化企业、个人所得税,保证税收的调节作用。
李灯强:公报提出,要稳定税负。对企业而言,税负是预期成本,如果不稳定,就会影响投资、办事的信心。因此,要实行结构性税改,一方面增加税种,满足地方财政需要;另一方面要减税,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减税。这样有增有减,维持总体平衡,才能打造有助于就业、创业,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环境。
协调财权和事权 建立法制财政
李灯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结束了财政体制摇摆不定的局面,解决了中央财政虚空的问题,但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现在,地方政府基本没有什么主体税种,很多时候只能被动等待上级支付,县乡一级财政尤其困难。然而,地方需要负担的支出责任却十分重,据有关学者统计,当前地方政府用45%的预算财力承担了75%的事务。支出大,财力不足,于是产生了乱收费、土地财政、“跑部钱进”等问题。
陈志勇:地方事权大,财权却不能完全保证需要,就出现了土地财政、债务财政等问题。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使财权、财力、事权的关系得到协调。
公报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即现代预算制度、现代税制和现代财政体制。它的落脚点就是完善立法,建立法制财政,即修改预算法,完善税收相关法规,让财政体制有法可依。
(记者 张珊妮)
【湖北探索】
从相马到赛马
61亿元项目资金竞争分配
财税改革即将开启。近些年来,我省已从多方入手,先行先试,开始改革热身。
如何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我省积极推进项目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项目分配避免“暗箱操作”,从“相马”变为“赛马”,谁的项目好,财政资金就投向哪里。今年,全省纳入竞争性分配的资金达61亿元。201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0亿元。
省财政厅提出打造“绩效型”预算。今年全省各地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资金,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都达到30%以上。2015年,绩效目标管理将推广至全省所有部门、所有财政性资金。
今年起,财政部门全面退出部门项目资金的申报分配环节,强化资金监管职能和资金使用责任意识。以编制2014年省直部门预算为契机,我省将一般性支出压缩5%,并严格“三公”经费支出,要求向社会公开。截至今年7月,省直机关会议费和“三公”经费比去年同期下降23.46%。
2012年12月,我省被纳入“营改增”试点,税制改革启动。今年1至9月,“营改增”为我省企业减税20.87亿元,减税面达97%。不止如此,“营改增”打通了二、三产业抵扣链条,鼓励科技创新,在促进第三产业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推动了各产业间的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
(记者 张珊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