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减“重”前行看唐山
唐钢公司的水处理中心,让企业实现了“工业新水零采集、废水零排放”,每年节水量相当于1.5个西湖。刘会军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河北唐山来说,这句话饱含着特殊的含义。
唐山因煤而建,因钢而兴。资源型城市特点,重工业产业格局,给这座被喻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城市打上了深深烙印。
然而,往昔引以为豪的“重”压在今日唐山人心里却是沉甸甸的。
在唐山市开平区兴业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的门口,记者看到,紧锁的大门锈迹斑斑,偌大的厂区内空空荡荡。
“我们公司曾是一家集炼铁炼钢以及轧钢为一体的钢铁企业,年产钢铁200万吨。”该公司负责人闫醒良言语之中透着些许伤感,“2010年,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公司的三座高炉被列为落后产能的淘汰范围,在拆除了三座300立方米以下高炉之后,最后只剩了50万吨的产量。到2011年,工厂彻底停工了。”
钢铁行业一直有着“全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的说法。开平区工信局副局长孙占金告诉记者,到2017年底,唐山市要实现削减粗钢产能4000万吨的产能减压“瘦身”任务,为此采取了实施关停、违规处置、一票否决等措施,对落后产能实行强行淘汰。
闫醒良说,尽管当初有些不舍,但回过头来看,他感觉这样的选择是对的。在钢铁行情持续低迷、国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双重压力下,唐山的很多中小型钢铁企业迟早要退出市场,如果企业想要继续生存,转型升级是唯一的出路。目前,唐山市的经济新格局是压缩重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化解产能过剩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闫醒良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兴业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的境况,是唐山市淘汰落后产能的一个缩影。“从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看,当前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产业要以创新为驱动,实现转型升级,降低能源资源消耗,走以提升品种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唐山市发改委产业协调处处长卞明江认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因转型升级而伤筋动骨。
倘若把转型升级看做是一泓碧水,那么企业就好比是其中的鸭子。游弋水间,冷暖自知。
除钢铁行业外,唐山另一大支柱产业——水泥,要在“十二五”期间压减水泥产量3473万吨。“今年5月30日前,唐山市全面关停了涉及钢铁、焦化、水泥、造纸等多个行业的199家严重污染企业,8月份又取缔关停了73家重点污染企业。”唐山市工信局原材料工业处处长杨健告诉记者,压缩过剩产能的同时,也意在治理大气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