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先锋人物>>吴仁宝:八十五年人生奉献给“天下第一村”

报告文学:吴仁宝求是

2012年12月15日0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也有“不想当先进”的时候

“中国有个毛病,就是容易搞‘一刀切’,华西一直是避开切的,其实,要避开切也很容易,自己不要去跟风,不要去想当先进。一味要出风头搞花头的,最终都要跌跟头吃苦头。”

滚滚长江东逝水,逝水却有折拐处。在华西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吴仁宝审时度势,实事求是,也有“不想当先进”的时候。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浮夸风盛行之际,在公社召开的村干部报产量放卫星会上,数字一路飙升,最高已报到了亩产万斤,轮到吴仁宝了,一咬牙一跺脚,把6亩地的产量报在了1亩上:3700斤,会议主持人连说太保守、太保守,吴仁宝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到时请派人来监督,多收一斤我们多卖十斤,少收一斤补一斤就行”,自然无人接招。回到村里,吴仁宝挨个找生产队长检讨:“我错了,说了假话,你我之间可不能再说假话了,否则粮食都卖了,群众吃啥?”

多年后,吴仁宝仍前事不忘:“从那以后,我对弄虚作假的一套再不违心随大流了。干部说假话,受苦的是群众,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就得心里没有包袱,不想升官,不想当先进。只有这样,讲的话才能真正为群众负责,为党的事业负责。”

对吴仁宝来说,压力相当大的是1980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怎么办?在那些大锅饭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分田到户是非常必要的,而华西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十分壮大,为什么也要分呢?吴仁宝不知多吸了多少香烟,说出的话掷地有声:“人家分田是实事求是,我们不分同样是实事求是!”华西提出两句话: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经商。把全村8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副业上通过专业承包,形成了千头猪、千头羊、万只禽的养殖规模,田里青青苗,坡上牛羊跑,院内鸡鸭叫,水中鱼儿跳,农副工全面兴旺。

30年后,在中宣部机关举办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会上,吴仁宝回首往事侃侃而谈:“如果为了要当先进,一定会去跟风,当年分田到户是先进,我们没有分,人家批评我思想僵化。接着,又要向种田大户集中了,我们没有种田大户,也不先进。后来又一村一品了,我们有五六百个品,还是不先进。如果为了先进而亦步亦趋,那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

上世纪9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改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关部门要华西带个头,把企业卖掉算了,吴仁宝不为所动,但对村经济结构作出调整,提出要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搞个体。现在华西有个体经济企业196家,村里建起了私营经济工业园,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型经济发展的路子。

华西提倡“一村两制”,但不允许干部搞“一家两制”。吴仁宝有一种担心:“如果搞‘一家两制’,丈夫在企业当厂长,妻子开个饭馆,丈夫厂里的客户都跑到这个饭馆吃饭,吃一百付一千,甚至不吃也付钱,集体的‘肥水’就不声不响流进了个人的‘田’;父亲在厂里搞供销,儿子却搞个体加工,父亲联系到赚钱的业务,很可能交给儿子做,结果是‘富了和尚穷了庙’。这不仅仅是集体资产的流失,更重要的是把集体主义思想也流失了。”从运行机制上堵住了产生腐败现象的“暗道”,是对干部最好的爱护和保护。

西谚云: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吴仁宝说:“关键不在于当时是不是先进,而是能不能几十年乃至更长期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到底是先进还是不先进,主要是看我们是务实性的创新,还是花架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式的‘创新’,凡是不实事求是的,最后总要一败涂地,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

外省一位县委书记感叹:“我们那里山也好,水也好,就是缺个吴仁宝!”吴仁宝对媒体一度出现的“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的提法连连摇头:“不对,不对,好支部是选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有感于此,多年来,华西先后为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举办了互学交流活动。

历史没有假如

“华西村的历史上,有过六任主办会计,我们家没有一个人担任过主办会计。华西村的账目从1961年建村开始,都可以摊开来看。”

吴仁宝成了名人,就免不了被置于放大镜和显微镜下,随着华西村的做大做强,外界对吴仁宝的一些议论也时隐时现,主要是两个问题:为什么5个子女都身居要职?为什么新书记是儿子吴协恩?

吴仁宝坦然作答:“华西没有太平官,有为才有位,我的子女是随着华西的发展而成长成才的,他们是通过几十年勤奋工作,得到群众检验和公认的。我始终认为,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人才才有用武之地,经济不发展,只能是牛拴在桩上也是老。”

吴仁宝4个儿子中,有3个是已经跳出“农门”,而被他硬拽回来的。小儿子吴协恩高中毕业后参军,1985年退伍回村,在铝制品厂跑供销,5年后担任厂长。1995年赴东北,带领创建“黑龙江华西村”。4年后回村创办宝昌公司,成为华西经济新的增长点,2002年担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7月,75岁的吴仁宝表明退意,吴协恩当选为村党委书记。

当时,吴仁宝告诉笔者:“他是以175票全票当选的,我批评了他,因为他也投了自己一票。但他的当选,至少可以确保华西稳定发展20年。”

吴协恩是吴仁宝的儿子,但也是在10岁时被送给人家做儿子的儿子!1974年夏天,一村民家有一儿两女,11岁的儿子不慎溺水而亡,夫妻俩痛不欲生,整日以泪洗面,吴仁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激烈的情感搏击,毅然决定将年龄相仿的小儿子送给那家做养子!

当人们称呼“吴仁宝老书记”,想到的就是华西村,其实,他也是原江阴县委第十二任老书记呢。70年代后期,吴仁宝曾担任过6年江阴县委书记,其间仍兼任华西村党支书,他说:“华西村的‘官’我舍不得放,我同华西群众有感情。”

1981年,吴仁宝的县委书记职务被免,拟调任苏州地委农工部副部长(江阴县时属苏州地区,两年后改属无锡市),53岁的吴仁宝感谢组织的关怀,但自愿放弃,义无反顾回华西干老本行,即使是在当时,这也绝对是干部能上能下的范例!

吴令挂冠荷锄去,华西村里好耕田。应该说,近30年来吴仁宝的不凡筹谋,同6年县委书记的历练密不可分。笔者产生一个猜想:假如吴仁宝的3个儿子不重返“农门”,假如吴仁宝夹着公文包走进了苏州城里的地委大院,今日的华西村又会何许一番风景?答案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没有假如!历史造就了吴仁宝,历史成就了华西村!

倘若给吴仁宝造漫像,笔者的构图当是:头发是一根根天线,脑袋是台式计算机,手托华西金塔,脚踏风火轮。因为,吴仁宝走路快、说话快、吃饭快,到过国内外许多地方,取天下芬芳而酿一村之蜜,焉有不醇之理!华西村建村50周年庆典,前来采访的国内外记者达500多人,其中外国记者近百人,华西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曾有记者问吴仁宝:“有人认为,‘华西村’三个字值50亿,也有人认为是100亿,您认为价值几何?”吴仁宝一展遐思:“今后可能是1000亿,也可能一文不值,关键在于两个字:诚信。”从2008年起,华西设立了“诚信节”。同年,80岁的吴仁宝喜添曾孙,为曾孙起名吴诚,显然,寄寓了他对华西未来的拳拳之忱。

(责编:李源、姚奕)


相关专题
· 吴仁宝:八十五年人生奉献给“天下第一村”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