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八)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各級政府必須在黨委的領導下,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貫徹依法確權、科學配權、制度限權的精神,依法規范和界定省、市、縣、鄉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法定權力和責任。按照職能部門起草、編制和法制部門核定、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論証評議等程序依法合規通過,按國家要求公布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構建和形成“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體制機制,嚴禁在憲法法律之外出台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行政決定,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按照中央明確的省、市、縣各級政府事權框架,強化省政府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兩級政府執行職責,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治化。
(九)規范和完善行政決策機制。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証、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建立重大決策公開征求意見和民主協商制度,廣泛征求公眾意見,專業性較強的應當聽取相關領域專家意見,涉及群體性利益調整或可能產生社會穩定風險的必須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作出重大行政決策前,應當由政府法制機構或本部門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未經合法性審查或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討論。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制度,建立以政府法制機構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和律師參加的法律顧問隊伍,實行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列席重大會議、參與重要文件起草制度,保証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在制定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方面發揮法律把關作用。建立重大決策后評估制度,完善政策修訂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對決策嚴重失誤或者依法應該及時作出決策但久拖不決造成嚴重后果的,以及超越法定權限、違反法定程序作出決策的,嚴格追究行政首長、負有責任的其他領導人員和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根據各級政府事權職能,省級政府部門主要承擔重大、復雜、跨區域執法職能,對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直接相關的行政執法活動,主要由市、縣兩級行政執法機關實施,推動執法重心下移,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大力推進實施綜合執法,大幅減少市、縣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重點在食品藥品安全、工商質監、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文化旅游、土地礦產、資源環境、農林水利、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內推行綜合執法,有條件的領域可以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執法缺位的問題。完善市、縣兩級政府行政執法管理,規范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理順行政強制執行體制。理順城管執法體制,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建設,加強執法隊伍管理和監督,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証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未依法取得執法資格的,不得從事執法活動。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嚴禁收費罰沒收入同部門利益挂鉤。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充分發揮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聯席會議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案件移送標准和程序,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之間的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和受理監督機制,建立有案不移、移案不收和以罰代刑的責任追究制度,實現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無縫對接。
(十一)深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作為提高行政執法水平的基本要求,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違法案件,切實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以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為重點,完善執法程序,規范操作流程,實行全程記錄,確保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律、按程序履行職責。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強化各部門法制機構的把關職責,未經審核的不得作出決定。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准,規范裁量范圍、種類、幅度,規范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以執法信息化為引領,加強各級行政機關網上辦事平台建設,切實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依法界定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加強執法評議考核,強化執法責任追究機制。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堅決懲治執法不公和執法腐敗現象。建立干預執法記錄、通報、追責制度和秉公執法保護機制,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干預。正確處理執法與服務的關系,做到文明執法、熱情服務,深化服務型政府建設。
(十二)切實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堅持合力監督權力,健全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體系,完善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制度體系,實現對權力運行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督,增強監督合力、提升監督實效。突出加強對行政機關主要領導崗位的監督,加強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審批許可、証照辦理等辦事窗口的監督,加強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採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城市規劃審批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堅決遏制權力尋租和腐敗蔓延勢頭。完善內部層級監督和流程控制機制,落實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責任,對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防止權力濫用。依法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投訴、舉報,依法查處和及時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做到有錯必糾、有責必問。完善審計制度,保障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強化審計結果運用。強化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的領導,探索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
(十三)落實政務公開運行機制。堅持陽光用權,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方位公開。重點抓好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對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和義務的規范性文件,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依法公開執法依據、程序和結果,保障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和救濟權。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平台建設,非涉密文件信息一律上網公開,能夠通過網上提交辦理的事項一律設立網上辦事窗口。完善各級政務大廳和各部門辦事窗口建設,推行首辦負責、一口對外、一次告知、限期辦結制度。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向基層延伸,依托現有資源和設施建立社區(行政村)政務公開平台,為公眾就近獲取信息提供便利。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