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 曹天偉
村裡來了美國老太太
1998年8月24日,牧琳愛的丈夫埃德溫去世了。她獨自住在空曠的老年公寓裡,越來越強烈地懷念那個遙遠國度裡朴實善良的人們。這種懷念日復一日地滋長,她決定:去中國生活。
來中國前,牧琳愛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寫信,提出要到中國的貧困農村生活,以便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基金會考慮到牧琳愛幼時曾經生活在山東聊城,就把她介紹給了聊城市政府。隨后聊城市政府安排她在經濟條件較好、交通比較方便的陽谷縣安樂鎮劉廟村安了家。這一天是1999年11月15日,牧琳愛82歲。
牧琳愛的到來,受到了劉廟村的熱情歡迎,村裡把她當做貴賓一樣接待,特地把最好的一座院落騰了出來,為她配置了冰箱、彩電、電話、電腦、沙發等家用電器和家具。考慮到牧琳愛在美國生活了近70年,中文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還為她聘請了一名貼身女翻譯,負責照顧她的日常生活起居。按照村委會的意思,這一切都是免費提供。牧琳愛對鄉村干部和群眾的周到安排十分感激,但她並不想麻煩當地人,堅持用自己的錢付清了購買所有電器和家具的款項,並按月支付翻譯工資和水、電、通訊等費用。
來中國之前,牧琳愛一直想為貧困鄉村建一所希望小學,但劉廟村已經有了學校。於是,牧琳愛對村裡的小學進行了考察,看到學校缺乏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她當即為學校捐款3萬美元用於建設微機室。用這筆寶貴的資金,學校購買了20多台電腦,並開設了計算機課。為感謝牧琳愛,劉廟村小學更名為中美友誼小學,並聘她為名譽校長。此后3年間,牧琳愛又相繼捐款近2萬元人民幣,資助劉廟村幼兒園和鎮上其他學校購置玩具和音、體、美器材。
牧琳愛剛到劉廟村時,村裡決定發展大型的梨棗基地,她為此捐贈了41000元人民幣,並和孩子們一起植樹。之后,她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資金幫助劉廟村發展經濟。為了幫助劉廟村的村民生產致富,牧琳愛請美國的親友寄來水果、蔬菜、農作物種植方面的書籍,引導村民種植經濟效益高的美國農產品。
兒時對舊中國苦難生活的記憶,讓牧琳愛對生活貧困的人們有一種難以言說的親近感。別人有什麼事情找到她,不管認識不認識,她總是盡力幫助。劉廟村有一位心靈手巧的女聾啞人,牧琳愛看到她生活困難,就打算向她提供一些資助。由於擔心直接資助會傷她的自尊心,牧琳愛就買來毛線請她幫忙織毛衣,然后再以高價收回。一件成本不過十幾元的毛衣,牧琳愛硬是塞給她三十多元。距牧琳愛家二百多米遠的一戶人家,孩子患有先天性腦癱。每個周末,牧琳愛都會帶著孩子搭公交車到聊城治療,一直堅持了兩年多,直到孩子去了濟南一家殘疾兒童學校就讀。
擔任醫院名譽院長
回到中國后,牧琳愛盼望著能為中國人的健康做些什麼。
牧琳愛為當地捐資助學、修路植樹的事情傳開后,引起了媒體的關注,許多中央、省、市級媒體都對她的事跡進行了報道。2000年,聊城國際和平醫院院領導找到牧琳愛,邀請她擔任該院名譽院長,牧琳愛高興地答應了。牧琳愛說,盡管自己沒有太多的錢,沒辦法為醫院買太貴的儀器,但她可以利用自己在護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幫助醫院的員工提高護理水平,為病人們減輕一些病痛。
牧琳愛擔任聊城國際和平醫院名譽院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請醫院的專家到劉廟村為老人做免費體檢,了解到很多老人的視力不好,她就叮囑工作人員重點對這些老人的眼睛進行檢查。后來檢查結果出來,一些老人需要做眼部白內障手術,但這對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他們沒有能力支付高昂的醫療費。於是,牧琳愛拿出自己的積蓄,請韓國專家為5位老人做了白內障手術,讓他們重新恢復了光明。2005年9月,牧琳愛又出資為劉廟村110多名眼睛近視的村民配了眼睛。
為幫助醫院提高診療水平,牧琳愛利用所學的護理專業知識和先進的護理理念,對醫院護理人員進行理論和業務培訓,手把手地為剛參加工作的年輕護士作示范。她利用自己在擔任丹佛市兒童醫院院長期間的關系,數次邀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醫療專家來醫院講學、授課,舉辦了“中國聊城國際學術交流暨儀器捐贈”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她出資30萬元為醫院購買了一台電水晶檢測治療儀,並請研制者英國博士海瑞到聊城親手傳授技術,為醫院培訓了6名專業人員。2006年4月,她又出資為聊城國際和平醫院修建了假山、亭子和魚池,讓病人和醫生可以在優美的環境中享受生活。
每個周末,牧琳愛都會准時從陽谷趕到聊城,給那裡的年輕醫生們講授醫護知識、上英語輔導課。到了周六晚上七點以后,牧琳愛在聊城國際和平醫院的家就成了一個“英語角”,醫院的醫生、護士,還有附近的許多學生、市民都喜歡到她這裡學習英語,常常把小小的屋子擠得滿滿的。從2007年起,牧琳愛舉辦的“英語角”一直持續到她去世,六年來從未間斷過。
愛心跨越國界
牧琳愛相信,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愛能融化冰雪,能加深感情,能跨越一切國度和膚色。“當你愛其他人的時候,當你發自內心地幫助別人的時候,你會深深地感受到你對別人的重要性。”
在中國居住的14年,每次救災捐款活動,她都會毫不猶豫地參加。
2003年“非典”期間,牧琳愛通過慈善機構,向中國地方政府捐資1萬美元,用於抗擊“非典”。
2005年印度尼西亞發生大地震和海嘯后,她又通過聊城市慈善機構,捐助了一筆資金。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她都在第一時間慷慨解囊……
據聊城市有關部門統計,14年來,牧琳愛為當地捐款捐物超過35萬元人民幣。但對自己在中國做了多少善事、捐了多少錢,牧琳愛自己卻並不清楚。她釋然地說:“我隻希望大家在若干年后能夠記起有個美國老太太在這裡居住過,和大家交朋友,至於她曾經做過什麼,那都不重要了。”
多麼善良可愛的一位美國老太太啊!她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一個地地道道的聊城人,正像人們對她的贊美:“她是一個美國人,但她有一顆中國心。”
對需要幫助的人,她十分慷慨,但對自己,她卻從不多花一分錢。在劉廟村的好友李道成說,她非常節約,一粒米飯、一點菜也不肯浪費,平時買東西找零的每一毛錢都要認真儲存起來,為村裡的孩子們買零食。曾經在陽谷縣城經營餐館的任保鳳說,她每次到餐館吃飯,哪怕剩下一口飯也要打包帶走,在她的影響下,許多顧客也紛紛打包。一位採訪過牧琳愛的記者說,第一次採訪她時,老太太穿著一件粉紅色的毛衣,兩年后再相見,她還是穿著那件已經很舊的粉紅毛衣。
因為在中國慈善事業中作出的突出貢獻,牧琳愛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熟知、所喜愛,她的感人故事在山東大地乃至全國都引起很大反響。2006年5月,牧琳愛應山東省慈善總會邀請參加了“2006年齊魯慈善之光文藝晚會”,並被評為“山東慈善大使”稱號﹔同年6月底,她被邀請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2006中國公益事業發展大會,並被授予“中華慈善大使”稱號。 2007年初,她又先后當選“2006年山東年度十大新聞人物”、“2006—感動山東十大人物”和“感動2006—中國十大真情故事人物”, 被山東省政府、山東省人事廳授予“齊魯友誼獎”,被山東省民政廳授予“山東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行為楷模稱號。
一個人感動一個國家
對待死亡,牧琳愛十分坦然。早在來中國之前,她就和丈夫約定,去世之后把遺體捐獻給醫療機構做科學研究。2005年2月16日,她在聊城市紅十字會填寫了遺體捐獻登記表,志願捐獻全部器官用於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2013年4月28日凌晨4時50分,因冠心病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一顆永遠充滿著愛與溫情的心臟驟然停止了跳動。牧琳愛,這位跨越太平洋的愛心使者,安詳地走完了她96年的人生歷程,也把對中國的無限眷戀永遠刻在自己的生命中。
噩耗傳來,舉城悲痛。一個個浸滿淚水的人兒,從四面八方趕來見牧琳愛最后一面。聚集了300多人的聊城殯儀館內素花環繞,哀樂低回,擺滿大廳的花圈寄托著對美國老人的無限哀思。在如泣如訴的哀樂聲中,人們依次來到牧琳愛的靈柩前,肅立默哀,向靈柩三鞠躬,然后緩緩繞行一周,向這位中美友誼的民間使者、聊城人民的好朋友,作最后道別。
遺體告別儀式結束后,按照牧琳愛生前遺願,她的角膜捐獻給山東省紅十字會供人體器官移植﹔除角膜外,她的遺體捐獻給力明醫學院以供教學、科研使用。這位可愛的美國老人,用這種方式,讓愛心繼續傳遞,也圓了自己的“中國夢”。
她走了,但人們不會將她忘記。聊城市政府決定,將牧琳愛在劉廟村的故居永久保留下來,並在她曾經奉獻過的醫院建造一座雕塑,以方便人們緬懷她﹔聊城國際和平醫院邀請她的女兒西爾維婭代替母親擔任名譽院長,把老人的這份愛繼續傳遞下去﹔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表示,將對老人的遺體進行保存處理,做成標本作為醫學研究使用,同時供人們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