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鐵人故鄉的人們

黑龍江大慶 王鴻達

2014年02月27日14: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隨著大慶油田后期的開發,油田許多企業進行重組改制,富余人員分流,很多油田職工也下崗自主擇業,開始了人生道路上的“二次創業”的夢想。走進鐵人工業園區,似乎能感受到每位創業者那份艱辛和對腳下鐵人故鄉的土地那份深厚情感。

孫利堯,是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面帶憨厚笑容的他,似乎與在商界打拚多年的他不太相符。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讓人們記住了他和他的民菅企業,沒用誰動員,帶著數百萬元的救災物資和設備趕到災區,在四川災區龍池鎮打通了一條救命路……

十幾年前,孫利堯還在採油十廠當科長,有一次和他下過鄉的北安縣勝利鄉來人到大慶找到他,問他能不能幫村裡人脫貧致富。懷著對第二故鄉的深厚感情,孫利堯發動本單位職工和一些朋友親屬聚資湊了二百來萬塊錢,買了350頭秦川牛運到村裡,由當初下鄉留在那裡的知青和幾個下崗哥們飼養。天有不測風雲,剛剛養了兩年的牛,被1997年10月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暴雪凍死了300頭,聽到這個消息,他十分心痛!更讓他著急上火的是,本想幫助下過鄉的哥們和鄉親們致富,不但沒有致富,反倒讓他還欠下了向同事親戚借下的上百萬元外債。這筆錢他拿什麼還呀?一時的壓力讓他和愛人夜不能寐,2000年單位有買斷一說后,他和在採油四廠工作的愛人雙雙買斷了,兩人把買斷的各自十七萬元錢都還了外債。

買斷后,孫利堯和四個一起買斷的職工,連湊帶借湊了50萬元做為啟動資金,注冊了一個公司,正巧採油四廠一個礦上有個壓裂的活讓他們攬下了,他們開始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不久他從他妹夫那裡聽說北安監獄有個機械能加工很大的廠子,苦於沒市場已停產了。他妹夫是那個北安監獄機械加工廠的總工程師。孫利堯就想機會來了,何不借船下海。利用對方的廠房、設備、工人生產油田所需的抽油管。當年,孫利堯就把生產的產品打向了長慶油田,實現產值2000萬元。利潤170萬元。接著他們又生產出來了套管、抽油機。

“擴大再生產,沒有自己的廠房,我們就像一個游擊隊,我們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2003年恰逢紅崗區鐵人工業園區招商引資,懷揣著對大慶家鄉這片熱土的熱愛,讓他毫不猶豫把自己的企業落戶到這裡。他投資3000萬元,在鐵人園區打造了第一個民營生產油建產品企業。

說起創業的摸爬滾打,身為共產黨員的孫利堯說,人干什麼都需要點鐵人精神的。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成了孫利堯常挂在嘴邊上的一句話。

2008年“5.12”地震發生后,他立即在公司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議怎麼支援災區好,“這麼大的災難,大家都拿點錢去,誰來幫助災區搶救人呢?我們去!”他果斷決定組織人先趕到成都,后又打款180萬在成都採購1台裝載機、1台挖掘機。

12人的搶險救災突擊隊員分兩批乘機趕到了災區,在都江堰市龍池鎮搶險最需要的時刻他們來了,冒著陰雨,挖掘機和裝載機轟隆隆開進了東岳村,突擊隊員們一口飯沒吃,一口水沒喝,就開始搶路。余震震落的巨石隨時都有讓他們車毀人亡的危險,可是沒有誰退宿,他們知道這是一條搶救災區百姓的生命路,多打通一分鐘就多一分鐘希望。每個人都把生死置之了度外。車擋玻璃破碎被滾下來的石頭打碎了,操作手腿劃出血了,嗓子又干又啞,挖掘機一刻也沒停止,向前再向前……村民感動了,把僅有的雞殺了送到他們手中:“‘鐵人’兄弟,歇口氣吧,吃點熱乎飯吧!”多熟悉親切的稱呼呀,讓每個人都無形中增添了一股力量!

“啥子是鐵人喲,我們看到嘍!”在南岳村一位叫覃天珍的老大娘逢人就講。

在這十多天日日夜夜搶修道路的戰斗中,當地的村民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大慶黨員抗震救災突擊隊員名字的,從東岳村到南岳村,累計36公裡,修好6條道路、打通72處障礙、清理數十萬噸山石,歷經30多次遇險、1萬多次余震……

當大慶突擊隊員離開南岳村時,在離村口不遠處路邊一塊飽經滄桑的巨石上,當地的老石匠朱恭正鑿完最后一錘,“大慶路”三個大字赫然呈現在人們的跟前。大慶路,多麼響亮的名字!

大慶路,從冰天雪地人拉肩扛打的第一口油井到血雨腥風的四川抗震前線,時間雖然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可鐵人留下的錚錚鐵骨精神種子正一代又一代在大慶人身上生根發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