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慶 王鴻達
二
八百垧位於薩爾圖西南30公裡處,如今一些退休的老鑽井職工家屬都居住在這裡。
聽朋友跟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在今日的八百垧,一個星期天,有個年輕的媽媽領著上小學的女兒去逛鐵人公園,母子倆走到鐵人雕像前停下了,女兒注視了雕像一會兒問媽媽:王露的姥爺為什麼是石頭呀?明媚的陽光下,年輕的媽媽聽了一愣怔……王露是鐵人女兒的孩子,現在和這位年輕母親的孩子是同班同學,身在八百垧,鐵人的事跡這位年輕的母親聽長輩無數次說過了,可是她面對女兒天真的瞳孔,她一下子無法去回答。幸褔的陽光像花一樣從母子倆臉上掠過,公園裡到處都是祥和安樂的人群……這一張張幸褔的面孔和這張大理石雕像溫和微笑的面孔是如此的和諧,他好像在兌現著自己的誓言: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上面那個孩子天真的話,讓我想起小時候看過阿爾巴尼亞一個電影:《第八個是銅像》,英雄的壯舉是何等的相似,他們給今天的人們,給今天幸福生活留下的隻能是永恆的雕像!
在離鐵人公園不遠的老會戰職工家屬樓區7-6號樓1單元楊千元老人家裡,我見到和鐵人一個鑽井隊的兩個老戰友楊天元和許萬明,他倆都是和王進喜一個車皮來大慶的。許萬明當時是隊上年齡最小的,當時被鐵人稱為外號小老虎,說起鐵人來,兩位精神矍爍的老人都情不自禁地說王老鐵少活得何止二十年呵,鐵人活著時沒住過樓房,到這裡來時一直住干打壘。
說起今天的生活,許萬明還深有感觸地說起一件事來,去年油公司組織他們老會戰和家屬到深圳、香港去十日游,從北到南坐飛機四五個小時就到了,而當初他們來大慶會戰時回一趟武威老家來回要半個多月。有一回他接到家裡人來信說父親病危要回去看最后一眼,他去找鐵人請假,鐵人跟他說你要回去也可以,可你想沒想過你在路上就得半個多月咧,趕到家裡時也看不上最后一眼,你不如把省下的路費給家裡寄去能用到要緊處。許萬明摸著身上二十塊錢要給家裡寄去,鐵人又喊住了他,又從自己那兒拿了三十塊錢給了他。叫他一塊把這五十塊錢給家裡寄去了,后來弟弟來信說家裡就用他寄來的五十塊錢給父親辦的后事。許萬明就在心裡挺感激地想,還是鐵人想的周到呵!還有一回鐵人把他叫了去,叫他到玉門去趟差,並叫他順更到家裡去看看。他去時鐵人正在他的大隊部辦公室裡聽秦腔,桌上那台留機還是他出國到越南參觀時,友人送給他的。鐵人是個秦腔迷,沒事時就愛聽個秦腔,高興了有時還會自己吼幾句。隊裡他們西北老鄉也跟著愛聽秦腔。王進喜說完這事,正有事要出去,看許萬明還站在那裡聽,鐵人見他也聽得入迷,就說你愛聽就拿去聽吧。許萬明想自己就要出門了,再則這麼貴重的東西也怕放在自己那裡弄壞了,就沒動。哪知鐵人隨后又說:送給你了。就替他給包了起來。后來許萬明出差路過探親回老家也就把留聲機留在了老家,也讓老家的人高興地開了“洋葷”。建鐵人紀念館時,老許才打電話叫老家的人把留聲機交給去大慶方面去尋找鐵人遺物的同志。
在八百垧創業廣場上,我見到過那座“五把鐵鬧革命”五位家屬英姿風發的群雕塑像,她們分別是薛桂芳、呂玉蓮、王秀敏、叢桂榮、楊晚春。
鐵人街道社區主任魏光梅帶我走進了王秀敏老人干淨利落的家裡,家裡挂著那幅當年新華社記者拍的放大的“五把鐵鍬鬧革命五姐妹”黑白照片相框,站在最邊上那個頭扎兩條粗辮面帶憨厚笑容的女子就是王秀敏,她當年是五個姐妹當中年紀最小的一個,隻有23歲。如今老人已經74歲了,她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早已成家。當年帶她來參加會戰的老伴已過世,如今安享晚年的王秀敏老人說,她每天下午都喜歡到創業廣場走一走,散散步。我想老人不僅僅是到那裡去散散步,面對廣場上的雕塑像一定會勾起老人對往惜崢嶸歲月的回憶……說起當年,老人臉還露出和照片年輕時一樣羞澀憨厚的笑容,王秀敏老人說,那時組織上要自願報名誰去三十井(創業庄)開荒,她二話沒說就給自己報了名,和另外幾個大姐被車拉到了那個荒無人煙的墾荒地,搭個窩棚在那裡起早貪黑刨地一干就是一個月……那時她和丈夫還剛剛新婚不久。
夕陽透過溫暖的屋子撒在兩位老人幸福的臉上,也挂在社區主任小魏的臉上,她告訴我,社區自己辦的楓葉民樂團和順德藝術團,都定期排演一些老會戰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給他們演出。
小魏是在八百垧長大的70后一代,她讀書的學校裡還保留著鐵人當年焊制的藍球架。或許是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長大,讓她身上賦予了一種堅強的性格。她4歲時母親得腦瘤去世,結婚后不久,丈夫也因白血病過世,生活的磨難並沒有擊垮這個弱女子。2002年的春天非典時期,魏光梅剛調到鐵人社區來工作。社區裡前期防非典工作做得不好,外出回來的人該登記造冊的也沒有登記造冊,魏光梅十分著急,就親自去走訪重點人家。有人就勸她說算啦,何必冒這個風險。魏光梅想鐵人社區住的多數是鐵人的老戰友、老家屬,他們晚年健康,就是自己工作的責任。她一家一戶地走,一家一戶地登記。為了不讓人家不信任,她走訪時連口罩也不帶。有人說她在拿自已的生命開玩笑。她說鐵人為了工作都不怕少活二十年,這算個啥。有的人家白天沒人,她就晚上去。晚上家裡的孩子丟在家裡她放心不下,她就帶著孩子去。敲開了最后一戶人家的門,孩子也在她的背上睡著了……這年春天的夜晚,小巷裡記住了她奔走勞累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