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回家

江西省永新縣城南中學  曾亮文

2014年02月21日15: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舅舅上路了,他要回家,回到自己闊別了四十多年的村庄!當年,他離開村庄時正值農歷深秋,滿目寒色牽出離緒千結。如今回來,還是一個愁緒黯黯的秋日。他的鄉愁被秋風推搡著,一陣緊似一陣。

回家是一張陳舊的、從未過期的車票,它捏在舅舅的手裡四十多年了,皺皺的。那一年,舅舅終於將它撕開,展開了這段塵封了近半個世紀的歸程……

民國三十六年的九月初九,舅舅選擇了投鋤從戎。皆因時乖運蹇,陰差陽錯裡他進入了國民黨軍隊。那年,他尚不及弱冠。1949年,歷經三年內戰后,國軍潰敗,向南撤退。在惶惑中,舅舅與成千上萬的士兵開始了一段盛大的逃亡,嘈雜、混亂、沒有目的,也沒有方向。最后,在慌亂中退到了廈門,當大船過來時,他們蜂擁而上,登上這條迷途的船隻。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最大規模的人口大遷徙。數百萬人被命運裹挾著,最終被推到了台灣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退據台灣的蔣介石政府不甘失敗,發下宏誓:一年准備,三年反攻,五年成功。在這種美妙的安撫與信念下,士兵們懸著的心逐漸平復下來。他們內心裡有個聲音在安慰自己:五年就可以回家!五年就可以回家了!希望是一杯醇酒,總是讓人耽溺其中。可是,歷史的願望卻是一個猜不透的迷面,五年過去了,又一個五年過去了,年輕的士兵變成了老兵,曾經青春的顏容變得皺紋密生、須發皆白了,這個深奧的謎底依然無人能及。

舅舅加入的是海軍,退守台灣后被派往駐守台南。然后,他們被安置在眷村,不過,他們的行蹤被嚴密地監視著,不准隨便與外界接觸,不能擅自出入,即便出入也有嚴格的程序。

自由,成了一個奢侈的名詞。

舅舅的一個部下,家在福建的一個海島上,當海霧散去、天氣晴好的時候,隔海相望,他幾乎能夠看到自家的房子。可是,為了防止老兵開小差,部隊防范得十分嚴密。近在咫尺是一種幸遇,咫尺千裡卻是件殘酷的事實,思家的念想就像吞噬了毒藥令他肝腸寸斷。在回家的巨大誘惑下,在一個黢黑的深夜,他帶著一根簡單的木頭選擇了偷渡,順利的話,不出兩天就能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了。但是,在海浪中,他迷失了方向,在水中漂了半夜,又被海水推搡著,海水的流向就和歷史一樣,顛簸反復,難以預見。他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天亮時他被值勤的士兵發現了,抓回去后,立即以“通匪”罪被判槍決。轟然響起的槍聲穿透了每一位老兵冰涼的身體……

這是終生末忘、纏繞舅舅一生的記憶。

另一個湖南的戰友,總是偷偷地寫信,躲在宿舍了寫,躲進樹林裡寫,他希望把信從香港等地轉回家去。他依身於紙,堅持不懈,前前后后寫下了幾百封厚厚的家書,但是,這些思念超重的家書猶如石沉大海,它們是一些不斷出發卻總是沒有終點的信件。舅舅等老兵們,時常想盡辦法委托去香港、菲律賓的客商打聽家人的消息,幾乎也是徒勞,往往只是無果而返……

這些老兵,一直在窮盡智慧,努力地找尋回家的路,他們一輩子做的事仿佛就是回家。可是,在當時高壓政治下,夢像玻璃一樣易碎,士兵根本沒法逃離,而等待他們的往往是最嚴苛的懲罰。“回首故鄉千裡,把酒沃愁腸”,思鄉令人愁腸百結,幾次三番,有些士兵絕望了,甚至以選擇自殺的方式來斷絕回家的念想,情形十分悲壯……在冷戰的思維下,在那個戒嚴的時期,思鄉的言行或將成為罪名,更不用說叛逃。高壓政策一度讓老兵們喑啞了,但是鄉關望斷,難以止息。再高壓的政策、鋒利的鋼刀都切不斷臍帶,切不斷血脈,切不斷堅韌的鄉愁。

然后,又一個五年過去了,萬水千山迷遠近,故鄉逐漸漫漶起來。歲月是一把冰冷的鎖,能使過往囚住並染上鏽跡。時間是一個無情的小偷,連記憶也一點點地偷走。慢慢地,故鄉僅溫存在簡單的字裡行間了。“錦繡家山紙上看”,故鄉,舅舅隻能通過圖書、新聞資料來尋找了。

但是,回家的信念卻是牢不可破的。醒裡夢裡,浩蕩的鄉愁是發酵的面團,不斷膨脹。在鄉愁的折磨下,舅舅聯系到了同縣的老兵,成立了一個同鄉會。他們約定每過一段時間舉行一個見面會,會上,他們規定隻能操家鄉的方言,做家鄉的小吃。這些熟悉的方言和小吃紓解了他們內心的鄉愁。

多年后,當村裡的鄉親聽到舅舅地道的家鄉話時,都驚奇了。殊不知,他們為此作了很多年的准備了,而他們的努力就是有一天能夠回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