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外婆的村庄

江西南城縣 揭方曉 

2014年02月08日19: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那是一個秋天,我來到一個叫泥坑的地方。

去那裡呼吸豐收的空氣,探尋豐收的模樣,感受豐收的味道。

雖然這兒已經是一個完全被遺棄的村落。

它的主人——以前的村民哪兒去了呢?全都搬到了鎮裡,搬到了城裡,搬到了更遙遠、更熱鬧的地方,開始了自己全新的幸福生活。可是,與其它被遺棄的地方不一樣的是,這兒的農田、山林可是一點兒也沒有荒廢,反而逾發生機勃勃了。據介紹,若是早些天來,一定可以見到這兒到處都是“稻浪翻飛、紅穗迎和”的醉人豐收景象呢。不過,我去的時候,盡管水稻已經收割了,可依然處處透著沁人的豐收味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早在2008年,我身邊周玉亮,一位有眼光、有頭腦的現代產業農民,就一古腦地將這個村裡的田地整體承包了,用於種植稀有的糯性紅米,並且栽種了一些南豐蜜桔、麻姑仙棗等地方特有果樹,還養殖了一些生態魚、生態雞,走綠色、有機農業開發之路。

這天,陽光明媚。在離村子不遠處的一處農田裡,我看到有一些工人師傅正在用石塊砌著田塝,一個個干得滿頭大汗,周玉亮也忍不住挽起褲腳下到田地裡,干起了這樣的粗重活。“眼下正是農閑,趁著天氣晴好,我們將田塝修一修,改善一下灌溉條件。這些天,我們一直都在砌田塝、修溝渠,忙個沒完,明年啊肯定會有一個更好的收成。”周玉亮向我這樣介紹說。我明白,在他眼裡,明年這兒定是一幅“鷗鳥群嬉,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的豐收大畫卷。是啊,隻有向往豐收的人,才能干得這樣歡實。

當問及為什麼想到在這兒種植糯性紅米時,周玉亮很專業地說了兩個原因:第一,這裡的稻田多為山泉水灌溉,山泉水冬暖夏涼,加上山區日照時間短,氣溫、水溫相對較低,所以一年隻能生產一季稻谷,而適合於這種環境種植生長的稻種,目前來看以糯性紅米為最好。第二呢,糯性紅米是有機農產品,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高,又屬粗糧,深受上海、浙江等省市都市居民的喜歡,市場上供不應求,還有電話訂單直接打到這兒的呢。

目前,周玉亮在泥坑種植了200多畝糯性紅米,由於經濟效益高,一下子就帶動了周邊村組20多位農民也種植起了糯性紅米,每家兩三畝、四五畝的,面積已近100畝了。“下一步,我將不斷擴大糯性紅米的種植面積,並且開辦一個加工廠,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盡量不讓別人分走自己的種植利潤。”看來,周玉亮的“野心”還是不小呢。據了解,眼下由於種植規模還不大,周玉亮的種植的糯性紅米收割后,隻能作為原料忍痛倒賣給縣裡的一家大型糧食加工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成了別人的市場主打品牌。

品質決定市場,規模決定效益。這一點,周玉亮比誰都明白。

作為江西省種糧大戶,除了在泥坑這個山溝溝裡種植糯性紅米外,周玉亮還有自己的另一番“天地”。這些年,痴迷於糧食生產的他,先后在株良鎮的上湖村、株良村、路東村、中雲村,以及天井源鄉的南源村等地承包田地2000多畝,用於水稻種植,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糧專業戶,年收入達60多萬元。此外,他還在新豐街鎮的楊橋村,租賃了一塊荒山,種植了3000多株麻姑仙棗,有的都已經快挂果了。

站在這兒的最高點,俯身望去,村外層層疊疊的稻田裡,陽光像金子一樣洒滿一地,吉慶鋪了一重又一重﹔點綴其間的水面,水波蕩漾,生機涌了一重又一重﹔而蜿蜒穿行的條條機耕道、行將完工的件件小水利工程,更是為周玉亮,為我們,為這個小山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秋色知人意,滿眼都是景。這兒是泥坑,外婆的村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