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促進教育公平是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基本的教育政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項重點工作。
以現實主義態度對待教育公平
公平不等於平等,公平是一種質的特性,而平等是一種量的特性。教育平等是對教育資源分配結果或分配狀態的描述,它只是回答不同人之間分配的結果是否有差別或者是否有差距,但並不對這種分配結果的“好”與“壞”、“合理”與“不合理”進行評判。公平作為一種質的規定性,是與正義、公正相聯系的價值判斷。教育公平是用正義原則對教育資源分配過程和分配結果的價值判斷。
公平的本質是合理性。對“合理性”的評價因人而異,因此公平觀也有多種。但是,盡管如此,人們對教育公平問題或者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問題會形成一些共識,例如:法律規定人人有平等的受教育權,這是公平、合理的﹔對於不同天賦和智力水平的人,因材施教是公平的﹔對於弱勢學生,給予補償教育也是公平的﹔在教育機會均等的前提下,教育的結果不平等、不均等(例如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落榜)也是公平的。可見,平等與公平是兩個相互聯系,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平等並不一定意味著公平,公平也不完全等同於平等。教育公平涵蓋教育平等,但比后者有更寬泛、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在推進教育公平的進程中,要警惕並反對平均主義和民粹主義傾向,以現實主義的態度對待教育公平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