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12:31 來源:湖北日報 手機看新聞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不僅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本戰略,也意味著我國現代化發展理念的根本轉變。之所以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是由生態文明的本質和內涵所決定的。
生態文明的本質與內涵
生態文明是一種超越了工業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態,是一種新的文明觀和發展觀,它具有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個相互聯系的維度。具體說:
生態文明的經濟維度。生態文明雖然是對工業文明的超越,但不應把二者的關系絕對對立起來,也就是說,生態文明首先建立在工業文明所強調的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隻不過它更加強調的是經濟發展的質量、可持續性和協調性。脫離經濟發展談論生態文明,其結果隻能使生態文明建設流於空談,人們隻能用破壞環境的方式謀求生存,因此我們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與追求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絕對對立起來。生態文明所要求的經濟發展具有自身特定的內涵,它要求的是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轉換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保証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協調性。
生態文明的政治維度。生態文明對工業文明的超越不僅體現在如何處理、協調人和自然的關系上,而且體現在如何處理和協調人和人的關系上。它在本質上是要求處理好經濟發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的問題,做到環境資源的公平佔有、使用和分配,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同以生產關系為重心的政治建設問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生態文明建設內在地包含了政治建設的內容。這也是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政治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生態文明的文化維度。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本質上講是一種新的文化觀念和新的發展價值觀。必須實現從工業文明的機械世界觀到生態文明的有機世界觀的轉換,也關系到從消費主義的生存方式到低碳生活方式的轉換。這既是一種新的哲學世界觀,同時又是一種新的消費觀、文化觀,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本質上就是樹立一種新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隻有在文化建設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才能從根本上確立生態文明的發展觀念,從而保証文化建設的時代性要求。
生態文明的社會維度。生態文明既然關涉到人和人之間環境資源的利益協調,那麼這它勢必和社會建設緊密相關。能否建立合理的生態資源利益分配機制和生態法律制度,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是生態文明是否得到確立的根本標志,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內在地包含著社會建設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