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0日07: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三)
中國是亞洲新安全理念的積極倡導者,也是真誠實踐者。理念與實踐相統一,中國積極營造亞洲和平發展環境,堅實推進亞洲合作共贏。
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不走西方“國強必霸”的歷史老路,彰顯中國人民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的堅定理念。15世紀初,鄭和率強大的船隊7次下西洋,沒有佔領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促進了中國與沿途各國的友好交往﹔60年前,中國與印度、緬甸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指導國際關系發展的基本原則﹔冷戰結束后,中國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積極尋求實現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
中國認真踐行和平發展理念,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中國是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推動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大力弘揚並實踐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中國是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非東盟國家,也是第一個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的大國,並主動提出與東盟國家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中國以高瞻遠矚的理念打造新型大國關系,實實在在開展“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為亞洲和平發展多做打基礎的事情。中國一直推動亞洲國家互利共贏,為地區國家營造了共同發展的良好環境。中國開放包容發展,給亞洲帶來廣泛機遇。中國—東盟自貿區成就斐然,2020年雙方貿易額有望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是亞洲多數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國,對外投資約七成投向亞洲國家和地區。去年以來,中國提出一系列重大地區合作倡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為中國與亞洲國家共贏發展勾畫了宏偉藍圖。
(四)
“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習近平主席的話擲地有聲。中國有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戰略定力,也有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來,它是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國際社會有目共睹,普遍歡迎。
當然,中國的原則和底線不容挑舋,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國家核心利益為代價,這也是和平發展的應有之義。至於有人用心叵測地藉此端出“國強必霸”的邏輯,硬往中國頭上套,還妄稱不斷崛起的中國威脅亞洲安全,不外乎是告白其“遏制”中國的目的。
一個國家是否構成威脅,不在於實力的強弱,而在於採取什麼樣的外交政策。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幾十年來,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言行如一,事實勝於雄辯。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出發點在於積極爭取本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同時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也真誠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崛起,不會讓中國統治世界,隻會帶動其他國家共同繁榮。今天的亞洲,不是冷戰時期的亞洲,更不是一戰或二戰時期的亞洲。大國尤其應該拋棄冷戰思維,拒絕威懾和對抗,不搞假想敵。各方唯有不斷擴大利益匯合點,妥善管控和處理分歧,才能保持國家間關系的穩定,維護亞太和平穩定。
亞洲是開放、多樣和復雜的,這決定了它從來都不是誰的天下。亞洲合作體系必然是開放包容的,維護亞洲安全必須由亞洲國家共同實現。一兩個大國或大國集團不可能解決亞洲的所有問題,排他性的同盟追求自身的絕對安全,隻會讓其他國家更不安全。
在東海和南海,中國同一些國家存在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中國主張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談判解決。中國不會以大壓小,但也絕不接受以小取鬧。一些國家借助別國打氣撐腰,不斷採取挑舋行為,試圖為一己私利而綁架地區安全。事關領土和主權問題,中國立場堅定明確:不是中國的,一分不要﹔該是中國的,寸土必保。
“中國過去不曾、未來也不會對區域和平產生威脅,中國的發展將惠及周邊地區和整個世界。”
“中國從不恃其強勢來安排國際秩序,是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的堅定力量。”
中國致力於維護亞洲和平發展大局。對於中國作用,國際社會有公允的評價。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