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經濟日報: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時不我待

2013年02月20日08:43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把握立足點和著力點,主動轉出新天地

過去黑煙繚繞的京西鋼城石景山,如今正呈現新的面貌,而這新面貌的“點睛之筆”則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彌補了首鋼遷走后60%稅收的空白,而且實現了新的增長。這說明,隻要轉得對、轉得好,就能轉出新天地。

怎樣才能轉得對、轉得好?黨的十八大報告在深入研究國內外經濟發展大勢基礎上,提出了“一個立足點”、“四個著力”和“五個更多”的要求。概括起來主要有三條,一條是站穩立足點,即“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一條是把握著力點,即“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另一條是搞活關鍵點,即“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互動”。

這些要求,是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的展開和深化,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必須貫徹落實到經濟工作的全過程。當前需要把握好這樣幾點:

一是把握好擴內需這一基點。2012年入冬以來,商家頻頻“造節”成功,“雙11”當日僅淘寶公司一家銷量就達192億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多。這不僅彰顯了我國巨大的內需潛力,也讓人們認識到隻要措施得當,我們完全能將這一潛力轉化為動力。現在,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近5500美元,保健消費、旅游消費和通信消費等有著旺盛的市場需求﹔未來幾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還將釋放出60余萬億元的購買力。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需順勢而為把這些潛力盡量挖掘出來。未來幾年也是城鎮化帶動力加快釋放期。按以往經驗,每增加1個城市人口,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會增加10多萬元,消費需求也會隨之增加,這是個大數字。怎麼讓這些理論上的數字變得活生生,值得下功夫。還要看到,我國民生投資缺口還很大。與世界平均水平為8.5%的情況相比,2011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比重為5%,差距明顯。將投資方向轉向民生,不僅能拉內需、穩增長,而且能擴消費、惠民生、利長遠,利莫大焉。

二是在“新”“舊”產業上做文章。隻有落后的生產方式,沒有落后的產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並不是要將傳統產業這個“舊”產業拋棄掉,而是要通過強化需求導向、加強技術改造進一步增強傳統產業的優勢。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是經濟轉型中必抓的重中之重。眼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腳步的臨近,一些新興產業發展已展現出誘人前景。比如,雲計算市場正在迅猛增長。據國際資深市場研究機構測算,2012年到2016年間,公共雲服務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6%以上,是當下IT行業整體增速的5倍左右。又如,隨著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技術、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技術以及生物農業技術等不斷取得新突破,生物產業已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向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領域拓展,以30%左右的年增長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門類,漸顯跨越式發展的跡象。我國在這些方面應加強統籌、加大投入。有條件的地方尤其是科技資源積聚、產業基礎較好的地方,更要先行一步。

三是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經濟轉型,外需這條腿要上新台階。這個新台階未必體現在“量”上的新增長,但一定意味著“質”上有新突破,實現從傳統的生產成本優勢向技術、品牌、質量為核心的新優勢轉化,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服務”的跨越。還要看到,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也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內容之一。目前,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數量佔全球3/4,人口佔4/5,是值得重視的潛力所在。

(責編:楊麗娜(實習)、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