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勇 余榮華
2013年02月01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反思中轉變發展格局
地方兩會召開之際,前所未有的霧霾襲來,灰霾帶面積超百萬平方公裡。霧中開兩會,代表委員對發展短板、環境欠賬等問題感受更為真切。
痛定思痛,憂患深重。首都北京,整個1月份僅有5天無霾,PM2.5監測值一度“爆表”,政府工作報告痛陳“改善空氣質量任重道遠”。上海市一位領導干部在兩會上感嘆,“此次上海空氣好,要感謝天氣”,同樣不無憂患意識。
空氣如何好起來?從各地兩會的討論中,除了中心城區“無煤化”、 淘汰老舊機動車、推廣新能源等常規舉措,以頂層設計優化產業布局、靠區域聯動加強協同治理等超常規對策也不斷提出。這說明,今天的生態環保不只是分量要重、措施要硬,更需要發展格局的轉變。
變化,不隻因為對污染的痛切感受,也有資源、能源等方面的倒逼壓力。盡管GDP被江蘇緊咬,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仍然強調,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江蘇則在勾勒今后五年發展新願景時,定義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文明新體系”。這樣的清醒務實,在環境已經非常脆弱的今天,十分珍貴。
變化,還在於對“美麗中國”的共同追求。從江南水鄉浙江,到煤炭大省山西,眾多省市區將“美麗”目標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霧霾籠罩下,這樣的目標更顯艱巨,需要付出加倍努力。不少代表直言,綠色GDP不能只是空洞口號,沒有扎實行動,“天藍、地綠、水淨”不會自動到來。
如何讓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更加協調,如何使經濟增長更加依靠創新驅動,如何填補城鄉發展鴻溝縮小差距……透視各地未來五年的發展思路,有一個共同點:轉變發展方式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在引人注目的換屆交替、人事更迭背后,地方兩會上這些深層次的脈動,更引人深思、令人期許。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