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纪念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从小平小道到改革开放大道【2】

2017年01月23日10:49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小平小道:改革开放思想摇篮

  在小平小道陈列馆,记者见到了小平当年在新建县图书馆使用过的借阅证,编号:99000047。“小平在新建县图书馆曾经借阅过不少图书,县图书馆没有的书籍,工作人员就到江西省图书馆帮小平借阅。”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处副主任林慧说。

  在逆境中,小平始终不渝地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如饥似渴地汲取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营养。小平的女儿毛毛在《在江西的日子里》中写道:“在那谪居的日子里,父母抓住时机,勤于攻读。特别是父亲,每日都读至深夜……在读书中,他们抚古思今,收益不浅。”

  从一位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到一名受到监督劳动的工人,地位的反差、环境的危难,并没有动摇小平的信念和意志,他依然平和乐观,在体味普通群众生活当中,真切地了解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陷入了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深深的思考中。

  一天,与小平同车间的一名工人,让小孩去买豆腐。小孩兴冲冲地把豆腐买来了,却不小心把豆腐掉在了地上。在那个年代,一块豆腐也算得上一个家庭难得的美食了。看到豆腐被摔得稀烂,这名工人心痛不已,把小孩狠狠地打骂了一顿。

  小平把这一切默默地看在眼里,内心极不平静。下班回到家,他感慨道: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老百姓还过着这样的日子。难道我们干一辈子的革命,就换来这样的社会主义?

  后来,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提问时说:“‘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种观点,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我在1974年、1975年重新回到中央工作时就批驳了这种观点……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1971年6月,因受迫害致残的邓朴方获准到小平身边。陶端缙回忆说,“有一天,小平问我家里有没有坏了的收音机,可以让瘫痪在床的邓朴方帮助修理一下。我说,我一个月四五十块钱的收入,要供养四个小孩,有的在上学,家里还有老人,哪有闲钱买收音机啊!”

  听了陶端缙的回答,小平怔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说,“我知道,像你们这个年纪的工人结了婚、成了家,日子是蛮难的。但这种情况不是靠哪个人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只有靠发展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情况才能得到改善。”

  “发展生产力”是小平认定了的真理!后来,他在离开新建的前夕前往赣南考察时反复强调了这一观点。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平在小平小道上风雨无阻地行走了三年零四个月,也苦苦思索了三年零四个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条小道上逐渐萌芽。

  2008年12月18日,小平小道陈列馆正式开馆。卓琳在贺信中说:“通过三年的观察,邓小平更加忧思国家的命运前途。通过三年的思考,他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这些,对于他复出不久即领导进行全面整顿,以及在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

  小平第二次复出后,领导进行全面整顿,着力恢复生产秩序。这一整顿,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终结,成为拨乱反正的序幕,改革开放的先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端。1987年10月,小平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书记卡达尔时说:“改革,其实在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五年我们已经试验过一段。”“一九七五年我主持中央常务工作。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强调把经济搞上去,首先是恢复生产秩序。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都见效。”

  粉碎“四人帮”后,小平第三次复出,坚定地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折,中国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本报特派采访组)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