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乌蒙磅礴写大爱——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

记者 张 帆 徐元锋 张 文 郝迎灿 杨文明

2014年08月11日09: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那么多人在看,我们自己不能趴下”

周清顺17岁的女儿没有等来奇迹。在巧家县红石岩村冷家坡干了20多年的小组长,9日凌晨3点,忠厚善良的周清顺一句话也没留下就走了。

“他以前就患有高血压,去年还因脑出血在昆明做过手术,之后一累着,就会大病一场;地震后他只顾救灾,每天才睡几个小时,降压药也被埋了”,大哥周清礼说不下去了。

在巧家县人民医院,女儿守在深度昏迷的周清顺旁,不时摸摸爸爸的脸,拉拉爸爸的手,又轻轻擦去爸爸眼角的泪。

乐红村一支长长的送葬队伍前,8岁的小孩手捧父亲阳厚金的遗像。20多公里外的翠屏村里,李友芝的女儿戴明莲来到自家倒房前,向着乐红村的方向,长跪不起。

翠屏村二家村村民小组组长张兴富回忆,地震时,阳厚金正好骑摩托路过。听到呼救声,他跑进一间屋里救出李友芝,当阳厚金再次返回屋里救人时,房屋轰然倒塌。村民们发现,阳厚金用身体护着李友芝5岁的外孙,孩子获救了,这个普通的山村教师从此走了。

在不富裕的云南,乌蒙山区可谓苦寒之地。但是,“仁者乐山”,这里的乡亲们生养在兹,性情坚韧而淳朴。他们周遭无可夸耀,但也不轻易向命运低头。

前往巧家县最严重的灾区包谷垴乡红石岩村采访,记者先后无偿搭乘过村民的摩托车、微型面包车和志愿者的越野车。一路颠簸中,“青年骑手”小赵大声说,自己走过许多地方,“还是我们这里好!”

记者以为自己听错了。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小赵急了:“那么多人在看,我们自己不能趴下!”

从鲁甸县城到震中龙头山镇,40公里的山路上,驰骋着一队队的摩托车。道路不畅,这些“轻骑兵”成为运送物资人员的“别动队”。

在鲁甸县安家10年的四川广安籍农民李勇,看到群众来往县城不便,便给几个工友打电话,相约第二天一早到灾区“做点事”。

每天早晨吃碗米线,他们就到西门垭口“蹲守”,接送来往群众,终点是龙泉中学——这里离受灾群众安置点近,紧邻着医疗救助队,他们的“乘客”拉不完。从县城到龙头山镇,“义务接送摩托车队”每天往返几十次,“嘴里都是土味”。

龙头山镇龙泉村骡马口社居住着32户回族,村里受灾较轻。4日清晨,村里人将家里抢运出来的物资搬运到路边,开起了服务乡邻的“大灶”。

“从下午2点开饭后,一直到晚上12点,都有来吃饭的乡亲,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村民马永惠说:“虽然我们没时间吃饭,但想想这点也不算什么!”

自救的村民,互助的乡邻,震不垮的基层组织,他们的眼泪和付出,是灾区力量的源泉,氤氲成暖人的主色调。

“何以平复此心?唯有爱与希望”

9日晚,“头七”之夜,光明村村民祝连枝来到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外,为地震中蒙难的小儿子烧纸钱。“东东,家里人都好,你在那边好吗?”她一边喃喃呼唤着7岁儿子的名字,一边啜泣:“我们都会好好的,你在那边也要好好的。”

远处群山肃穆,脚下大地沉寂,冷月清风中,似乎一切都没发生过。

当你看到年近古稀的老人地震中失去一家六口,当你听到中年汉子那痛彻心扉的哭喊,当你避开失去父母的孤儿的眼神……

何以平复此心?唯有时间,唯有爱与希望。

“头七”已过,巧家县包谷垴的乡街上,多了背篓的乡民。喧腾的市声里,记者知道,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

还记得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哈力克吗?那个“羊肉串慈善家”。鲁甸地震发生后,阿里木一行带着1000个馕,从新疆赶到了云南。

到达灾区后,阿里木采购食材,为光明村的群众做了一顿地地道道的手抓饭。现场一些村民紧紧地抱住阿里木,表达感谢和亲切。阿里木说,接下来他们会去做志愿者救灾,“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鲁甸地震发生后,先后有1600多名当地青年来到“昭通共青团服务点”报名登记,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安置点,志愿者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色短袖衫,协助做饭、做菜、打饭、维持秩序;他们往返于卸货点和安置点之间,搬运矿泉水、方便面;他们拿着扫帚,打扫安置点卫生;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将伤员转移上救护车。深夜,广场上人声渐息,他们仍在清理垃圾……

在9日晚鲁甸文化广场,群众自发举行的悼念活动上,记者又看到了一些年轻的脸庞,他们手捧蜡烛,冒雨为逝者祈福,为鲁甸加油。

在鲁甸恒博医院,失去9位亲人的一个受伤女孩,在震后近30小时里,吃下第一口饭。此前,她一直一言不发,不哭不闹。经过云南某预备役师心理服务分队的专家们悉心开导,小女孩终于流泪哽咽……

趁天气好,鲁甸县龙头山镇营盘村村民罗从美一大早起来,爬上小梯子,来到自家平房顶上晾晒花椒。地震后,罗从美一家和邻居一直住在简易棚里。“前两天什么都没心思做,今天回过点神来,把地震那天摘的花椒晒晒”,说起花椒,罗从美表情活泛起来:“今年花椒价钱好,多收点是点。”

从现在起,以花椒为收入大项的灾区群众,还有一个多月时间采花椒——只要太阳升起,就是晒花椒的好天气。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1日 02 版)

上一页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