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的定力
文化定力,是在文化领域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坚持正确立场和方向的能力。是否具有文化定力,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文化定力说到底来自于国家的强大、文化的优秀、人民的力量。习近平主席豪情满怀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这三个“无比”,以宽广的战略视野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无比自信和坚强定力,也深刻揭示了我们的文化之源、定力之基。中华民族拥有悠久文明、广袤土地、众多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化定力,体现了在文化问题上的战略清醒。习近平主席强调,越是在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关键发展阶段,“我们越是要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随着我国快速发展,某些西方国家的焦虑感上升,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严重威胁我国家文化安全。诸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所谓“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其实质都是要使中国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脱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果我们缺乏定力,全盘照搬西方那一套,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造成灾难性后果。过去,我们保持定力,坚持走自己的路,所以才站稳了脚跟。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更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沉稳、“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只有保持文化定力,才能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多样中谋求共识、多变中把握方向,始终做到不浮躁、不迷失、不动摇。
保持文化定力,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只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为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现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没有文化定力,改革就可能迷失正确方向,同样,如果不改革,文化定力也难以坚强、持久。我们要虚心学习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要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硬任务来落实,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把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执笔:刘茂杰 张明仓 林 涵)
相关专题 |
· 学习路上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 《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