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受访者直言官员讲“派头”会引发社会仿效
为何会有一些官员们爱讲“派头”?调查中,34.0%的受访者认为首因在于“存在官场腐败和权力寻租”,30.7%的受访者表示是“享受特权的快感”。其他原因还有:“脱离群众”、“成为一种官场潜规则”、“热衷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周围人阿谀奉承”、“相互攀比心理使然”等。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姜晓萍表示,官员爱讲 “派头”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因为没有真正树立“民本”的行政理念。官员讲“派头”,理念上就是没有真正由“为民做主”,转向“让民做主”、“由民做主”。
“中国长期以来都存在‘官文化’和‘官本位’。” 姜晓萍说,“官本位”思想在有些人身上,就表现为通过一些符号、仪式把官和民区别开来。这些符号和仪式,一般体现为排场性的东西,会让一些官员在面对下级、老百姓时,产生一种手握权力的满足感、成就感。
南开大学周恩来管理学院行政系副教授马得勇曾在韩国生活了6年多。他发现,韩国的等级观念比中国强,但韩国官员却普遍不怎么爱讲“派头”。“据我了解,韩国许多高官经常是自己开车上下班。他们为什么不讲‘派头’?那是因为这样做的话,会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普通人的尊敬,反而会被厌恶。”
“官员讲派头,其实是一种仿效,特别是仿效更高一级的官员。上级领导去哪儿都要警车开道,那下级也想要警车开道,这就是上行下效。”马得勇说。
调查中,95.3%的受访者担心官员讲“派头”会引发社会仿效。
姜晓萍认为,官员讲“派头”,首先会影响老百姓对政府的评价,损害政府公信力。官员讲“派头”,就拉开了官和民的距离,也不利于政民沟通。官员爱摆架子和排场,更会加深官和民之间的隔阂。“讲‘派头’很多都是个人的行为,但小部分人的行为,往往会影响老百姓对政府的整体评价。”
专家建议通过制度设计规范官员行为
调查中,43.5%的受访者直言,官员讲“派头”容易引起腐败。42.0%的受访者建议揪出“派头”背后的腐败行为。
“官员要树立一种新的执政理念,要建立起对群众合法权利的敬畏。” 姜晓萍建议通过制度设计,让官员想追求“派头”都追求不起来。“官为什么能讲‘派头’?还不是因为手里有那点权力?所以还是要通过制度设计,明确划出权力边界,规范官员行为。”
程敏认为,要解决官员爱讲“派头”的问题,需要加强官员的廉政教育和考核,也需要更多有素质的领导人起到带头作用。廉政奉公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而要成为一种考核指标。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让更多群众和媒体有通畅的渠道参与监督。
姜晓萍觉得,社会现在的总体趋势还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官员要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成一个脚踏实地的服务者。我们现在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包括“反四风”等,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官员的灵魂,驱使他们转变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官员现在越来越看重群众的口碑和认同度。而且,社会的舆论监督途径越来越多,这会给官员一种压力,迫使他们对自己的做派有所收敛。(黄冲 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