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生命的坚守

山东淄博 张伟华 临沂大学 张晓晴

2014年02月27日19: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忠诚洒杏坛

感恩是一种美德,郑良斌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1969年8月,经过几番努力,队里推荐他去了当时位于三皇庙的朱家中学。在校办工厂,他学会了拉电磨,并给学生上农机课。1972年3月学校合校教师分流,他去了朱家庄小学成了村里的民办教师,一干就是37年。

他从心里感激党、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下定决心一定要教好自己的学生,对得起教师这份工作。一条新的人生之路,在他的脚下伸向希望的远方……

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他学会了当班主任,学会了做学生工作。他找到学校领导主动要求从一年级开始教起,并兼任低年级组长。他虚心好学,潜心钻研,有时跑出几十里路去城里学校向内行的教师请教。农村学校实行包班制,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除体育课外,语文、数学、品德、科学、音乐、写字等课程全部上过。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注重学法指导,他的板书最让学生敬服。他熟悉了小学阶段教学,把握了教学规律,他的教学深受学生的好评。他抓学生作文教学成绩显著,得到领导的肯定,并在全乡先进教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他作为优秀教师的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市教育系统先代会。他送走的第一批毕业班,有2名学生以第一、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淄博二中,并受到淄博二中领导的赞誉。他的语文教学成绩名居全乡前列,所送的毕业班两率全优,最高时优秀率达75%,升学率100%。

他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聘请驻军官兵做校外辅导员,组织学生春秋游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支农劳动。他衣着朴素,言传身教,和学生在一起常常忘记自己是一个身有残疾的人,和学生一起割牛草,一起背着小粪筐拾粪,用勤工俭学劳动挣来的钱为学生缴纳书费,深受村干部和家长的好评。

他关爱学生,冬日里帮助学生生火取暖,让带饭的学生到办公室喝水,雨雪天护送年幼的学生回家,对后进生家访不告状真诚地谈心沟通,深得大家的喜爱。他省吃俭用,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曾经一次拿出两个月的工资补贴4名贫困学,使学生和家长倍感师恩深重。他喜欢讲台,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喜欢山村的教育事业。他觉得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劳动、活动,是最大的乐趣。他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再苦再累也心里舒服。

郑良斌是平凡的,又是普通,他如同山村里的一棵老杏树,默默地从事着春华秋实的事业既是在那些厄运袭来的岁月里,他仍然一如既往的忘我地工作着、奉献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教育的“傻子”。

人性的美丽

在逆境和厄运中有勇气直面人生,不抛弃,不放弃,让善良和责任忠诚的绽放,是人生一种极致的美丽。

2000年5月,郑良斌有了第二次婚姻。生活又一次向他露出了笑脸,他和儿子又有人照料了,他满心欢喜。苦难是生命的常态,又一次意想不到的磨难向郑良斌那已不再年轻的生命袭来。结婚不满半年,原本身强力壮的妻子突发脑血栓,并做了开颅手术,住院40余天,花销了2万余元。从此,瘫痪在床,生活难以自理。看病吃药,每月还要花销数千元,这对于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啊!

责任是一种美丽,郑良斌是一个懂得坚守责任的人。郑良斌的生活又多了一付负担。有人说他找了一个“药罐子”,也有人说他找来了一个“累赘”。善良的他却总是淡然一笑,真诚细心地伺候着这位刚结婚不到半年的妻子。每天早起做好早饭和午餐,服侍完妻子后再去上班。中午放学后,热好饭菜先帮妻子吃完自己再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年累月,风雨无阻。这样的负荷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郑良斌一做就是10余年,到现在还是那样做着。

郑良斌的家离学校较远,为了照顾妻子和不耽误上班,他每天都要拖着残腿往返四次。每次都要1个小时,每次到校或回家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了。他却一直尽心地照料着病中的妻子,一直尽责地坚守在自己心爱的教学岗位上。

2005年10月26日晨读,他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后不久,便晕倒在讲台上,失去了知觉。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他倒下了。学校急忙把他送进了医院,经诊断是脑血栓,只得住院治疗。那些日子,学校领导派人护理良斌,还要照料他病重的妻子,良斌在医院真是度日如年啊!他心里满是对妻子的挂念,更充满了对学校的感激。

他在医院只住了不到20天,病情刚刚稳定就出了院,又重新肩负起上课、当班主任和照料妻子的重担。有人劝他说,你得了这种病怕累,也快60岁了,妻子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和学校领导说说歇了吧。郑良斌却说,是学校救了我的命,帮了我这个家,我离不开学校和学生。

2008年9月,他的右眼视力模糊不清。经诊断为翳状胬肉,只得去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虽然办理了住院手续,但他放心不下病床上的妻子,也惦念着班里的学生,只是手术时住了一天院,便回了家。一周后刚刚摘掉纱布就赶到学校走进教室,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同学们看到满脸汗水的郑老师时,全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他走上了讲台,一丝不苟地开始了他的思品课:为人当自强。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他的身上懂得了自强、责任和坚守。

按照郑良斌的身体、年龄状况和家庭情况,55岁就完全有充足的理由申请内退。他知道学校人手少,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宁愿苦自己,却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有的人说他“太傻”,他笑笑总是重复着这么几句话:“我很满足了,教师我没有干够。我给学校和同事们添麻烦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赤诚的情怀,这是一位农村普通教师发自肺腑的心声。他因为满足而感恩,因为感恩而回报,他就是这样在满足、感恩、回报中一走就是近40年。正是这颗懂得自强、感恩、责任的心,让他在厄运的劫难中,在农村教育的热土地上,生根发芽,喷红吐绿,苦苦坚守了一辈子。

每个人的手中都捧着一块属于自己的泥土,人生是可以雕塑的。郑良斌走过的60多个春秋岁月,满布荆棘,举步维艰,有着太多太多的磨难。然而,在这条路上岁月踏不去的是他的信念,坎坷斩不掉的是他的意志,艰难磨不灭的是他的执着。身体的残疾,生活的重荷,命运的坎坷,泯不去的是他情系杏坛、献身教育的大爱和忠诚。

许多人都说,郑良斌命苦,经历的厄运太多。郑良斌却深知,不放弃,不抛弃,做生活的强者并不是要压倒一切,而是要学会不被一切压倒。他把磨难当作砥砺人生的硎石,勇敢直面命运的挑战。他懂得自强、感恩、责任,他喜欢学生成才分享孩子们成功的喜悦,他把当教师看作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运,他对教育、对家庭有一种永远无法割舍的情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