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洲凤羽”叶叶舟

江西省南城县委宣传部 揭方晓

2014年02月27日17: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们的家乡——江西省南城县城北一带,盱江河与黎滩河在此交汇,由于它们经年累月受冲击而成了一片不大的沙洲地,犹如一座荒岛。千百年来,时光和流水一样寂静地流淌,几乎无人涉足这里。相传有凤凰曾栖息于此,一夜之间如雏凤生羽,岛上竟然蔚然成林,于是古人誉之为“中洲凤羽”,是南城古代著名的“盱江十景”之一。

古时,这儿曾有渡口,名叫圭峰渡口。有渡口,就有渡船。

我们,就是“中洲凤羽”旁边一条条普通的渡船。

往日的荣光

我们所在的这条河,虽远无浪奔千里之磅礴,也无波吞八荒之雄奇,但在小地方的人看来,拥有百十来米宽的河面,就的确该是一条大河了。

河的两岸零星地散落着一些村庄,自古鸡犬相闻,悲喜同心,于是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岸边便出现了一些渡口。说是渡口,其实只不过是在岸边水深处稍作修整,或添一块石,或垒几片砖,或砌一两台阶,便于我们停靠而已,有的甚至简陋得几乎看不到人工的痕迹。而我们,既无遮蔽,也无自动力,只两根长篙,透着油光,操在船家手里,便进退自如了。

探亲的,旅行的,做工的,以及一些小商小贩,熙熙而来,攘攘而往,全得靠我们,所以大家对船家自是极为恭敬。倘若人未凑齐,船家是绝不会让我们动的,他自顾自地抽着旱烟,任时光水似地流淌,众人也不敢催促,只是一脸凝重地等着、候着。

我们大多是木制的,看起来都挺有些年头,许多地方已有虫蛀的印迹,或朽烂的样子。有不更事的常将“担心”写在了脸里,印在了眼睛里。船家似乎看透了这位的心思,很轻蔑地笑笑,然后满脸的不屑。他的那份从容与淡定,使质疑者不得不、不敢不、不能不释怀,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便像水中的涟漪一样荡开了。

通常我们每只渡船上都有两名船夫。前头撑篙的那位看似十分吃力,以致于动作往往夸张变形,看来让人纠心。其实那只不过是下狠劲罢了,不需要太多的技艺和经验,大凡愣头小伙子都能胜任。后头撑篙的才是渡船能否成功到达彼岸的关键。就如同一辆汽车,他不仅是“发动机”的一部分,更是“方向盘”、是“变速杆”,控制着渡船的走向、进退与快慢。所以只有富有经验的老船家才能担此大任,别人需练上三五年再说。若是父子渡,子前父后;若是兄弟渡,弟前兄后;若是师徒渡,徒前师后……这是规矩,不敢稍有逾越。

奇怪的是,我们从来不是直直地驶向彼岸,总是有些曲折。有时看似顺流而下,却有隐约上溯;有时看似争流直上,却又顺势回转。可就在这曲曲折折中,我们才能顺利靠岸。船家说那是因为山有山形,水有水势,这就是道,就是前行的路。我想,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时往往一门心思想找一条捷径一步登天的时候,却注定徒劳。不是四处碰壁,就是回到起点,怎么也难遂人愿。而当你踏踏实实顺势而去,听任自然的时候,却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峰回路转,达成自己的心愿。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类的诗句,说的不正是这样质朴而又深奥的人生哲理吗?

可是,我想说的是,对我们这些渡船而言,这样前行的道路与其说这是一种形像化的语言,一种寓言式的表达,不如说是一种生而有之的品格——曲而通达,婉而有致。

后来,我们由木制无动力变成了铁制机动。再后来,河上次第架起了许多大桥,人们都从桥上走过,既方便,又安全。而横在破败的渡口久已无人问津的我们,只能随着波浪上下起伏了。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依稀泛起我们往日的荣光。是啊,已没多少人会真正地注意我们了,毕竟脚下的路正走着,那么宽,那么直,那么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