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老人与树

云南省保山日报社 苏加祥

2014年02月27日15: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栽下一棵树,就会绿出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出一大片。早在前几年,杨善洲就向组织上递交了这样的遗嘱:假若我某天死了,请组织上把我的遗体火化后撒在大亮山林区的树根上……

昔日曾是一片枯叶败草、垒垒黄尘的施甸大亮山,眼下已是群山披翠、到处是碧波荡漾的绿色林海了。走进大亮山,你总是难以忘记一位老人,难以忘记这位老人亲手种下的一棵棵树苗——

“山不绿,地瘦薄,这是山里穷困的根子。我们不能不种树啊!”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当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就曾到施甸姚关、酒房、旧城、万兴等乡镇做过广泛的调查,由于前些年的乱砍滥伐,致使地处施甸偏僻角落的大亮山一带,山不长树,地不产粮,随之引发了恶性循环:生活在周围的摆田、雷打树、芭蕉林、旧城村、芒鼻村等十多个村寨的苞谷成熟周期长达240多天,最高亩产仅200来斤,群众生活处于“一人吃3亩,3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粮食产量低,便靠毁林开荒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食粮。据调查,当时大亮山附近这几个村寨的开荒面积每年以50多亩的数量急剧递增。看着这生态环境即将被逐日“吃”掉的现状,老人心中异常沉重。他走进农家,见到农户家锅里煮的仍然是山药、野菜,禁不住含着泪水握着农家主人的手说:“已经解放30多年了,还叫你们挨饿,我这个当地委书记的,实在不称职啊!”在那段时间里,他戴着竹帽,穿着草鞋,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徒步行走了24天,走遍了姚关、摆朗、万兴、酒房、旧城等地的山山水水,哪个山头能长草,哪个山头能植树,他都了如指掌。一些山民跟他反映说:“山上没有树,天旱地里颗粒难收;雨季,一遇暴雨就山洪暴发。俗话说‘靠山吃山’,这样下去,日子怎么过呀!”老书记听后十分痛心地说:“毁林开荒,山不绿,地瘦薄,这是山区穷困的根子。乡亲们,我们不能不种树啊!”从此,老书记决心回家乡改变大亮山的荒凉、绝绿的面貌,实行“种树扶贫”的计划。1987年,年满60岁的杨善洲从地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后,谢绝了安排他到省城养老的照顾,毅然向组织上提出了进大亮山创办林场的要求。

“栽下一棵树,就会绿出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出一大片。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

面对一片荒凉的大亮山,当地山民曾经有着真切的感受:“黄尘滚滚无躲处,豺狼嚎叫骨头酥!”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植树造林,实在叫人难以想象。当时曾任过大亮山林场支部书记的自学洪说过:大亮山留给我们几代人印象就是“杂草丛生,坑坑洼洼,一片荒凉”。老书记邀约我与他一起在这里造林,我当时真怀疑:他到底能种得活几棵树?

1988年3月,老书记跟他临时组合的几个林场工人用马驮着锅灶、行李走进了大亮山。第一天,他们用树枝搭好一个大大的“叶子棚”,整个林场的工人都拥挤在这个比《瓦尔登湖》作者芦梭住得还更为简陋的“茅屋”里。据老书记回忆,当天,可能是老天爷有意跟他们过不去:刚刚进入午夜,突然刮起了狂风,将他们的“茅屋”搅得天翻地覆,林场工人们好不容易在枝枝杆杆的挤压下挣脱出来,但挟着黄尘的狂风又迷得他们睁不开双眼;还不时传来“呜、呜”的不知是豺狼还是野狗的嚎叫声,叫人毛骨悚然,几个人只好连夜把铺盖行李挪到山岩下遮风的地方。那天夜里,老人彻夜难眠。亲身体验着高山之上这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带来的灾难,他想,改变这种生态环境,实在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否则,山下的农民永远也不会从贫困中挣脱出来!他从马驮架子上拿下他平时用花盆培养出来的价值数万元以上的雪松、腊梅、杜仲、杉树苗,点着松明火,一株一株地栽在叶子棚周围。等他把树苗栽完,转回身来时,一阵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那晚,他们只好钻进马驮子下面,度过了一个黄风、暴雨之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