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万俊人:道德的力量

2013年12月19日11:19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道德的力量

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

“我国正面临严峻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为社会分配不公、诚信下降、信仰匮乏等。不正视和改变这种局面,将会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

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创造了中国社会前所未有之“伟大变局”。然而,我们的物力强大了,心力却出现某种弱化的迹象。眼下,一些失德败德现象层出不穷。比如见死不救;比如代表社会道德风范和高度的老人,自身被救却讹诈施救者;如此等等。这些现象给我们社会的道德信心以沉重打击。毋庸讳言,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严峻的道德困境,这主要表现为社会分配不公、诚信下降、信仰匮乏等。不正视和改变这种局面,将会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首先,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已经日趋严重。近年来,我国地区、城乡、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仍在加大。从基尼系数看,我国贫富差距已经突破合理界限。公平正义是社会基本秩序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基础不固,社会发展就不可能维系和持续。其次,社会诚信普遍缺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社会诚信和人际信任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再次,公共权力部门存在的腐败现象对整个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信念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最后是“后文革”时期社会信念i理想体系的缺位,使我们的社会生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世俗主义、实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挑战。

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和现代商业化所带来的物质实利主义和世俗享乐主义的持续冲击。随着商业浪潮的不断冲击,金钱取代知识、文化、道德而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价值”,甚至是“唯一资本”,很多人经受不起强烈的物质主义诱惑,致使道德观念、意识和情感逐渐淡薄以至消沉、沦丧。

第二,各种道德观、价值观多元并存互竞,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价值理想整合和道德共识,以至于许多人开始迷失人生的信念理想和方向。现代生活方式多样化衍生和文化多元化竞争所带来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的不断俗化、近代以来我们对传统道德体系的激进革命和自弃,以及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体系的自我遗忘,都加剧了文化低俗、信仰匮乏、精神脆弱、伦理失范和道德的蜕变。

第三,社会缺乏先进道德群体的公共示范。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两个群体的道德示范非常重要:一是官员群体,二是知识分子群体。几千年来,公共权力或权力者的道德示范常常对我们社会的信仰体系和道德规范起着引领和典范作用,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不得不承认,官员群体中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所产生的公共示范效应非常消极。知识分子应当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和维护者,然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公共意识依然相当薄弱,不再愿意充当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者。相反,一些公共知识分子或文化名人比普通民众更多地在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给社会道德风气带来消极甚至恶劣的公共影响。值此,我们需要扪心自问:孰记三闾?谁居九夷?

最后,我国社会转型期,现代化法制秩序建设仍有明显的漏洞,对公民的现代(公共)道德教育仍显滞后。社会基本结构的变化,包括家庭结构的变化,对人们的伦理道德也会产生重大而复杂多样的影响。比如离婚率上升、独生子女政策等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不良影响。现代社会是一个日趋公共化的开放社会。传统的家族式、地方性或特殊群体性的“熟人型”道德伦理,已不足以应对和料理日益开放的公共道德问题。只有基于健全的现代法制秩序和现代社会的公共价值理念或信念,公共道德才能获得其广泛的价值认同和社会引领力量。

道德现状怎么看

“我国正面临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期,道德呈现出B感天动地﹂与B触目惊心﹂或大善与大恶并存的两极状态,不充分考量分析目前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时代背景和社会基本结构的深层转型,任何简单的分析判断都难以令人信服,也是不负责任的”

出现某种道德困境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结果,没有哪一个社会或国家可以幸免,关键是如何应对。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期,就像一辆加速拐弯的高速列车,乘客的感觉必定有些眩晕,有的人甚至没有能够搭上这趟列车。火车既拐弯又加速本身风险大增,这是今天中国社会和中国人不得不承受之重。社会改革步骤无法得到充分展示(设计、试验、校正、展开),急速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不但难以快速解决,而且可能不断积压,所有这些都会大大增大我们社会发展的风险和代价,包括政治风险、资源成本、环境代价和教育、道德、文化建构的相对滞后的代价等等。

基于对这样一种社会背景的了解,我们才可能对目前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我国正面临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期,道德呈现出“感天动地”与“触目惊心”或大善与大恶并存的两极状态。既有“范跑跑”,也有不断涌现的“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既有遍地开花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有趁灾打劫、良心泯灭的恶徒;既有层出不穷的“最美”人物,也有时而遭遇的“最糟”事件。总而言之,对中国道德现状的分析评价要基于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时代背景和社会基本结构的深层转型,非如此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简单地说“不行”,或者武断地做出好与坏判断都不能使人信服,也是不负责任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指责,环境污染严重、官员贪污腐败、社会贫富差距大、社会不公等等,都在讨论社会的“道德滑坡”,人际的道德冷漠,仿佛道德已然离我们生活远去,甚至一去不复返。这样的判断是不对的。试想,西方社会用了三百多年才完成的现代社会转型,中国只用了百余年,而且我们真正认真实施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时间仅仅是短短儿十年,这是一种何等急剧的社会变革?无论“道德滑坡”还是“道德爬坡”,人们都不难找到显著的例证。然而,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历史的、动态的、辩证而全面的道德透视,以洞穿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纷繁复杂的道德文化现象,如此就不难理解今日中国社会出现“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道德真实。

我们社会的道德正能量始终都存在着,多数人一直在坚守着道德底线,这是我们信心和力量的源泉。这一方面得益于我们深厚而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儒家主导的传统道德文化对我们人格和品格的涵养教化力量不可低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精神、伦理信念和特殊的道德先进群体的典范支撑。如雷锋精神、道德模范、志愿者群体等等。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道德英雄,只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更多道德英雄的引领示范。

当积极能量与消极能量并存互竞时,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体都应朝正能量方向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认识和判断道德现实更为困难的是改善我们的道德文化,现在,我们最需要的美德是审慎的智慧和积极的行动。面对复杂的道德状况,仅仅凭道德直觉是不够的。从政府到社会各界,乃至每个公民,都要审慎地思考,并以理性的行为方式建言献策,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建设实践。消除道德滑坡的负能量,增加道德向上的正能量,重新恢复我们作为礼义之邦的道德荣耀,我想这也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