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加快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农村发展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专业合作、劳务合作、投资合作,以及合作社的联合社等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
(22)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固化农民在村里的原有各项收益权,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户)。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有条件地方的农户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3)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责任,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以市、县为单位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体系和标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支持力度,逐步推广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外补贴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在总结苏州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经验的同时,选择若干市、县扩大试点。
(24)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强城乡规划的引导,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强节约型城乡建设,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快绿色生态城镇、智慧城镇发展。培育发展县城、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鼓励特色发展、个性发展,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根据中央有关规定,积极通过地方政府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推进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统筹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领导机制,积极推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创建工作。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创新人口管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逐步实行省辖市范围内居民户口通迁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六、以开放促改革,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
以开放促进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快企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5)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吸引国际化的技术研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推进外经贸体制改革,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联合通关试点和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保税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扩大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自担风险到境外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加强对境外投资合作的引导和服务。
(26)加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合作。积极发挥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平台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与上海自贸区全方位对接,增强叠加创新功能,更好地分享改革措施的“溢出效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借力发展,在更多领域实现借鉴创新。加强对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整合优化和联动发展,支持出口加工区创造条件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积极争取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增创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27)推动全方位开放新发展。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国家战略,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战略载体。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重点建设一批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功能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支持南北共建园区发展,鼓励开发区开展跨境区域合作。发挥苏州工业园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独特优势,争取在转型升级和金融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创建品牌。推动跨江联动合作开发机制创新。加强我省沿海口岸和省内及中西部内陆口岸的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作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贯东中西经济走廊建设。扩大对港澳台地区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