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化农村改革着力点在哪儿(组图)
在吕连生看来,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农村资源过多流向城市,这是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农村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逐步强化,农村资源流失的“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
据有关统计,每年约有七、八千亿元资金通过金融渠道流向了城市,平均每个县高达3亿元以上。1亿多农民工每人每年可为城市贡献2-3万元的生产价值,但带走的年工资却只有几千元。
有专家认为,当前在城市化的内涵、格局、路径、速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模糊观念,导致城市化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警惕过度城市化、过快城市化的问题。
“虽然目前安徽城市化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不能唯城市化率而城市化率,应实际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吕连生认为,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安徽大中小城市都要发展,应按比例成倍增长,其中要打造一两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大城市。但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两张皮”问题,打通城市到农村“最后一公里”,还是得走就地城市化的路子,向江浙等发达地区学习,发展重点镇。
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核心问题。这其中包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城乡统一的就业体系等。 “这就要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能让看不见的手永远看不见,让看得见的手永远看得见。改革关键是决心问题。所谓大社会小政府的实质是有效政府,而不是政府的大小问题。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 ·链接·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也没有既定模式可以照搬。推进城乡一体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平均用力。实践证明,选择一些区域或领域先行先试是促进城乡统筹的有效途径。
2008年,省委、省政府先后批准芜湖市、马鞍山市、合肥市、铜陵市、淮南市、淮北市和郎溪县等6市1县为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下简称试验区),探索符合我省发展的城乡统筹之路。截至2013年6月,试验区出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70多项配套政策,城乡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55.8%提高到62.3%,提高了6.5%,增幅高于全省同期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3.13:1降为2.61:1,降低了0.52,降幅高于全省同期0.47个点。
5年来,试验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8年的13.3:60.3:26.4调整为7.1:62.1:30.8,二、三产业比重和增速分别高于全省6.27和2.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超过300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176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积达50%以上,户均增收1800余元。(记者 郑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