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要不要再生一个?纠结原来不在于孩子
菁菁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又特别喜欢孩子,婚前就达成一致,生两个。婚后第一年,他们第一个宝宝就出生了。菁菁至今觉得自己非常明智的就是一结婚就生了头胎,一方面是身体能恢复得很好,另一方面带孩子精力也足够。在很多人看来,城市人生二胎主要就是卡在经济条件上,这也是很多打算二胎的父母想要女儿的一大原因。然而,菁菁却说,经济条件允许仅仅只是一部分,精力允许才最最重要。
菁菁坦言,和之前带一个娃相比,现在明显要辛苦得多。 “都说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但真不是钱的事,也不是添双筷子而已。虽然有住家保姆帮忙,但很多事情还得亲力亲为。 ”菁菁强调,和教育孩子相比,吃喝拉撒都是简单容易的事。“带第一个孩子时很多都不懂,现在多少有点经验,自然想要给女儿更好的,那就意味着我会更累。我常和老公说,我在家带孩子的价值一点不比上班挣钱低,他在保姆休息时陪我一起带孩子就很能体会到这一点。 ”
菁菁现在担心将来的是会遇到入学高峰,到2020年9月1日,她的女儿将和2014年8月底前出生的孩子一起入学,“不晓得新政之后,会否导致这一届的孩子比上一届多很多,如果多的话,升学压力自然就大。 ”其次,她也在为自家的换房计划忧虑,现在她所住的大三房在记者看来已经很宽敞了,保姆都有自己的小间,但菁菁还是预备买一处更大的房子,还得是学区房,儿子快上小学了,都得早些打算,“希望房价别涨太快,否则我就得 ‘复出’了”。
典型70后:爱仕途更爱“二孩”
于先生是典型的70后,一路是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某事业单位工作,一干就是十几个年头,职位也从最底层做到了他们单位的副手位置,算是同龄人里升得快的。就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却出人意料辞职下海了。
谈起一年多前的那个决定,于先生至今仍感叹自己的魄力。“原来是有编制、有职级的公家人,现在完全是市场人。”于先生转行干的是企业,在某民营公司担任重要管理职位,收入跳了好几级,但他却向熟悉的朋友们透露了关于跳槽的另一重“隐情”。
于先生老家在南方,家里老人传宗接代观念很强,父母也是生到第三胎才有了他这个 “几代单传”的儿子。可于先生结婚后头胎生的是女儿,父母嘴上不说,心里的失望是掩饰不住的。于先生坦言:“知道他们想抱孙子,虽然老婆是独生子女,但我不是,不符合生二胎政策,两老心知肚明也没提生二胎的事情。 ”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生二胎的故事多了起来,有一些不符合政策的,他们或移民、或到境外生。这让于先生的父母看到了“希望”,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在他们面前举例说明。于先生也听进去了:“我确实认真思考过,很想再有个孩子,父母可能最想要个孙子,但我觉得生儿生女都好,两个孩子可以做伴,像我小时候一样。我就常跟老婆说起自己童年和姐姐们相处的那些趣事,她永远体会不了。 ”
不过,考虑到自己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即使老婆到境外生孩子,也会影响自己的仕途,他纠结了好一阵,到底是生还是不生,到底怎么生。
最后还是时间催促他做出了决定,于先生的老婆比他小5岁,在于太太35岁那年,于先生辞职了。他说,主要是两方面的考虑吧,一方面,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身份毕竟有碍于各种“曲线救国”;另一方面,虽然在事业单位混得不错,但收入毕竟不高,以后如果要养两个孩子的话负担不小。
如今辞职已经一年多,但于先生和太太的备孕工作仍在继续,“医生建议我好好调养再生孩子”。采访结尾,于先生还吐露了或许从不为人道的些许不安,“以前在事业单位,方方面面有点关系,给女儿安排的幼儿园、小学都是比较好的,再生一胎等到第二个孩子读幼儿园小学我都要奔5了,能不能给他(她)最好的教育呢? ”看得出,这只是他深深抬头纹中的一道忧虑。(记者 陆绮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