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力促公平,发展成果惠民生

2013年11月14日17:04   来源:湖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力促公平,发展成果惠民生

【公报摘要】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专家解读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程度激发社会活力

访谈嘉宾

王国华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赵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关键词: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王国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三次提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回顾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时,提到“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时,再一次提到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时,公报第三次提出,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充分说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社会治理

王国华:在社会事业改革领域,全会公报将原来的“社会管理”改为“社会治理”,一字之改,深具新意。由“管”到“治”,是“顺势而为”向“主动作为”的转变,为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确定了“新抓手“。意味着今后在社会事务方面,政府的角色定位将发生转变,由居高临下、大包大揽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协调者和倡导者,将改变过去单向管控、一味维稳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创新社会治理,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依法、公正、切实解决矛盾和问题,消除产生社会不公和社会矛盾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才有保障,经济发展才有可能。

社会治理与民生紧密相连。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重点;良好的社会治理又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要保障。

赵曼: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一是服务优先。依托社区既有的工作网络,变坐堂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常规服务为特色服务;二是公共治理。重点是建立缓冲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在基层,与矛盾直接接触的是社会组织,应让其走到前台,使矛盾消解在源头。例如,在街镇、村居、企业成立平安协会,形成社会矛盾的“第三方”调解组织,可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和管理代价。

关键词:更公平

王国华:改革开放35年来,人民群众都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受益,但也不可否认,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反映社会公平的基尼系数已多年超过警戒线并接近危险线,不少底层、边缘群体甚至因为失业、失地、失去健康而权利、利益受损。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成为突出社会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巨大挑战。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词:可持续

赵曼:全会公报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首次将“可持续”放在了“社会保障制度”之前。

过去,“可持续”一般是指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即社会保障财务中长期的收支平衡,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强调的不仅仅只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更强调“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可持续性,后者的核心内涵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公平性、流动性和可持续性”这“三性”的统一,进一步强调了增强制度的公平性。

全会公报把社保事业发展的思路从求“量”调整到求“质”,无疑极具远见。

今后,社会保障改革的重点应是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全覆盖”社会安全网络。这张安全网应纵贯养老、医疗、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等领域,尤其是要更多地关照低收入群体。

二是在政策、制度、体制层面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在更高层面、以更大强度加快打通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转换路径,加快城乡统筹步伐。

三是增强社保体系公平性。这应放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首位。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领域。包括实现各类群体的全覆盖,弥合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基本保障待遇的差别,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双轨制“并轨”,等等。

关键词:民生“三最”

王国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三最”,公报列举了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等领域,这都是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也是今后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比如,要健全促进就业和创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最近进行的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就是要使经济增长有活力,促进创业有动力。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就是要使低收入者有保障,收入增长要适应我们的财力和经济发展能力,还要有效率。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要让养老金得以持续,需要保障的能够得到保障。

赵曼:民生“三最”,涵盖了绝大多数人以及绝大多数的民生事项,是基本民生。要抬高基本民生的重心,包括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大项提质、提速或增加优质选项,同时要促进民生导向性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以智慧、绿色、健康、时尚为特征的新型产业。这样,使民生建设有了物质载体,还有可能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实现永续发展。

(记者 李先宏 整理)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