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朱镕基在上海

——读《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为民

2013年08月16日07: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四、推动浦东开发,扩大上海开放

开发浦东的构想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4年,上海市政府提出要创造条件开发浦东。1986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浦东的初步方案,并组织编制浦东新区总体规划。1987年6月,江泽民同志主持会议,决定成立开发浦东新区中外联合咨询小组,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浦东开发的整体思路逐步形成。

积极推动浦东开发开放。1988年7月,朱镕基同志提出:“开发浦东是建设‘新上海’的希望”,“要把浦东建设成为上海最现代化的一个部分。通过浦东开发,使上海这个城市整体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贸易、科技和金融、信息中心”。他在上一届市政府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浦东开发开放,加快了开发浦东的可行性研究。

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和支持浦东开发这件事。1990年年初,朱镕基同志两次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浦东开发的战略设想,得到充分肯定。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推动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委托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同志,率领中央调研组赴上海就浦东开发进行专题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向中央调研组汇报了浦东开发基本思路和总体规划设想。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浦东开发开放获得突破性进展。

制定浦东开发开放的具体政策。根据中央的决策,1990年4月以后,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浦东开发开放的具体政策。1990年9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三项法规文件,上海市政府也颁布了六项法规,形成了指导浦东开发开放的框架性文件,浦东开发开放至此取得实质性进展。

1990年6月,朱镕基同志率上海经济代表团访问香港,大力宣传浦东开发开放。在题为《上海要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的演讲中,他指出:“中央做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决定是一个战略性的决策”,“将会释放上海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他还概括了新阶段浦东开发开放的四个特点,包括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工业区、引进以外资银行为先导的服务性行业、进一步探索土地的使用权转让、进一步改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办法等。他充满信心地说:“我可以断言,开发浦东,进一步开放上海,不是一句空话、一个招牌、一个广告,而是上海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上海经济发展现实的前途。”

五、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

倾听群众呼声。朱镕基同志指出:“要为人民服务得好,就需要了解群众的疾苦,了解他们的要求,同时也要了解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特别是各种制度的弊端和我们队伍中的腐败现象。”他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带头,“要到下面去体察民情,了解真实情况”。他非常注意通过信访等渠道了解民情。他说:“通过信访工作,不但能跟人民群众建立一种信息的联系,而且可以促进我们同人民群众建立起血肉关系。”他十分注意从群众来信中了解“群众的脉搏、人民的情绪、大众的要求”,由此“正确地估计政府工作的成绩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且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学习到如何当市长”。在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的同时,朱镕基同志还非常注意在工作中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历史重要关头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维护上海稳定,促进上海发展。

反对官僚主义。朱镕基同志痛恨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大声疾呼不克服官僚主义,上海没有前途。他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意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总结实践经验,提倡讲真话、办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言必行、行必果。他要求:“市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的领导,特别是厂长,要到第一线去跟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开会协调,一定要拿出仲裁意见”,“不解决问题,不拿出意见,就不要开会”。他指出:“说空话没有用,发牢骚更没有用,现在就是要干,要实干苦干。”朱镕基同志不满足于有关部门只是汇总信息,而是要求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要有跟踪反馈和督办的机制。他明确指出:“相当大一部分批办事项都长期拖着办不成。一是机关重叠,互相牵制,扯皮习以为常;一是主要负责同志不过问,听之任之”,要求对“《每日动态》反映出来的问题,过了一天两天,去查问一下,有关的副市长和委办局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批示?有没有去查办?”在他的要求下,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建立了领导重要批办事项一抓到底的督办制度。

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朱镕基同志强调,上报的信息和情况反映,“不仅要报喜,而且特别要报忧。报喜比较容易,报忧比较难,难就难在要突破关系和情面”。“我们应该扶持和鼓励正气,一定要压倒这个邪气。大家都来根据党性、党的原则办事情,绝对不能讲情面、讲关系,不要怕得罪人。”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就以铁面无私、不讲情面、经常当面严厉批评干部出了名。他也常做自我批评,《实录》编入他在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三次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对自己的缺点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他在一次讲话中说:“很多同志都很爱护我,说我的脾气太大了,批评人家太狠了,往往当着别人的面使人家下不了台”,“我这个毛病要改,批评要注意方式,要注意效果,要肯定成绩,多进行个别谈话。但是不公开批评,往往难以使大家吸取教训”。“我没有别的目的,我只是要为上海人民服务好。特别是我作为第一把手,如果不能严格地要求大家,我不来说话,谁来说话呢?我想应该提倡一种精神,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什么情面、关系也不要讲。”

关心干部成长。朱镕基同志十分重视干部培训的问题,要求市人事局开出100个40岁左右的局级干部名单。他指出:“上海工作搞得更快、更好、更大胆的关键在干部,干部是决定因素。”“对有实绩的同志、扎扎实实工作的同志,要把他提到领导岗位上来,把那些老说空话、占在那个位置上不办事的人拉下去。应该有这么个风气,我们的政府工作才有转机。不要搞关系学,不要怕得罪人。”他对全市局级以上干部提出了三点要求: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做敢于承担风险的改革者”,要“为政清廉,办事高效,做问心无愧的人民公仆”,要“下放权力,深入基层,加强监督,善于协调,做解决问题的能手”。朱镕基同志非常重视培养企业家队伍,提出了社会主义企业家必备的三条基本素质,并要求从各个企业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素质比较好的干部送到国内外培训。他说:“应当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厂长,让他们自己抓起来,使企业活起来,到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生龙活虎地活动。”对于没有通过厂长招标的干部,他主张要进一步培训,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后“东山再起”。他深入基层,面向群众,不拘一格,发现并重用优秀年轻干部,为上海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实录》还选入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关于环境保护和治理水污染、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新闻宣传等多方面的讲话。他曾多次到大学、电视台、市人大会议上即席发表讲话。《在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朱镕基同志首次披露了个人的坎坷经历。《在复旦大学的讲话》中,他用通俗的语言向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同志、教师和学生们介绍了上海的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实录》还有很多这样的内容,都生动地反映了朱镕基同志的施政风格。

(文中引文均出自《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16日 06 版)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精彩看点(持续更新)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在北京首发

·朱镕基自述工作经历:我的信条就是独立思考

·朱镕基自我评价:对干部要求过急批评过严

·朱镕基谈施政纲领:要让12个区长成为12个“市长”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出版 编入的文稿绝大部分首次公开发表

·朱镕基在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延伸阅读:

·盘点:领导人退休后都写了什么书?

·老领导人退休写书受热捧

·吴官正新书《闲来笔潭》精彩看点(持续更新)

上一页
(责编:崔小粟、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