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力量,来自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力
“一次磨难,换来的只能是一次坚强;一次打击,打成的只能是一身毅力……”
——选自诗歌《我牵挂芦山的姐妹兄弟》
汶川特大地震早已证明,灾区群众是灾难的承受者,更是奇迹的创造者。
芦山震后,灾区人民在奋起自救中书写新的奇迹。
这是3位母亲的故事。
第一位母亲,芦山县城居民杨玉蓉。地震时儿子被埋在预制板下,眼看三楼的床砸下来,儿子求母亲快走别管他,不到1米6的她竟独自顶起两百多斤的预制板,救出儿子。
第二位母亲,芦山芦阳镇居民岳凤琼。5年前在地震中痛失儿子,5年后再一次痛失女儿。忍住悲恸,她从自家小卖部拉出了吃的、用的分给邻居,她说,还要重建一个家。
第三位母亲,独自拉扯两个女儿的龙门乡红星村村民胡国香。她经营当地最大的晶晶超市,震后损失超过百万,却免费向有需要的村民分发货品,这份胸襟,引来企业爱心接力。
3位平凡的灾区母亲以朴素行动告诉世人:倒下的是废墟,站起的是大写的人。最伟大的力量,来自我们自己。
灾难砥砺风骨。1个月来,在城市,在农村,灾区群众“不等不靠不空盼,生产自救当好汉”。
5月3日,天全县思经乡思经村7组茶叶加工户付贵林开着自家的面包车收茶叶。妻子高华秀和工人一起加工制新茶。震后3天,高华秀和附近的乡邻们互帮互助检修房子,排除垮塌可能后,就开门制茶、收茶。当天,天全县货运快递恢复,高华秀家做成震后第一笔生意:卖出熟茶800斤,成交价5万多元,“我们早一天开业,茶农的损失也少一点,这么大的灾害,不能光靠政府”。
震后第13天,天全近半数企业恢复生产,震后半个多月,熟悉的纺纱声响起,芦山县产业恢复重建起步。
两条以“非遗”闻名的著名商业街也逐渐恢复昔日生机——
震后15天,位于古城村的“荥经砂器一条街”上,近30家砂器经营门市的大部分已经恢复营业。震后19天,“芦山根雕一条街上”,近300家不同程度受损的根雕商铺中,已有10多家开门迎客。
打开门,就是打开希望。古老产业的新生,将为灾区未来发展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