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家国情怀: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芦山灾区救援队伍的群体素描

2013年04月22日09:02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大地留下片片创伤。行进在地震灾区,记者采访了许多救援队伍,眼前掠过无数个奔忙的身影。透过焦虑、急切、亢奋的气氛,记者感受更深的是一种家国情怀,一种冀望未来的信念,一股气吞山河的精、气、神。

那一群群行色匆匆的志愿者

夜色沉沉。在灾区雅安至芦山县城的曲折山路上,人影移动。

这是4月21日凌晨3时50分。刚刚结束采访的本报记者,由芦山县城前往雅安市区。

行至飞仙关水电站工地附近的路段,遇见几个行色匆匆的青年。记者迎上去问道:“你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我们是从泸州来,要去芦山救灾!”语气坚定,让人心头一热。

这一行5人属于泸州一家义工组织,领头的是一个壮实青年,名叫黄波。“我们中有货车司机、建材小老板。我是做钢材生意的。”黄波说,这家组织有1000多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泸州团市委曾组织他们去救灾。在那里,他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养成了天下一家的思维。

“芦山地震一发生,我们马上就准备来,但团市委告诉我们,只能来5人,我们5个就赶快过来了。”黄波说,他们开了两辆车,20日下午5点钟从泸州出发,8个小时才开到雅安。赶往灾区的人太多,交通不畅,车辆通行缓慢。“我们就这样步行往芦山走。从这里走过去可能还要2个多小时。”

“我当过兵,就知道要帮助遭灾的人,能帮助一点就帮助一点。”黄波的话很朴实,也很感人。“这里不管缺什么,但肯定缺人。”

21日下午1时30分,芦山县人民医院门前,记者又遇到广州的一群志愿者。他们在广东省红十字会的王敏义带领下,19日晚上还在四川阆中市开展“同在蓝天下”救助孩子活动。芦山地震发生后,他们于20日下午赶到了天全县一个乡村里,帮助灾民搬东西、搭帐篷。没有帐篷了,就找竹子来搭。“这两天,我们还没有睡过觉,就是靠吃一点巧克力充饥。”王敏义说。

在芦山地震灾区采访的时候,记者见到类似这样的一批批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他们带给灾区人民的是人道良心和家国意识,是支持灾区人民战胜灾难的精神力量。他们话语朴实,却令人热泪盈眶。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