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难点仍需破除
机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部门之间的权限,使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各行其职,建立起“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因此,检验机构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就在于是否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服务性转型。
这样一个改革的过程,是一场不小的“革命”。“简政放权”说起来简单,但涉及复杂的权责关系调整与利益博弈,做起来并非易事。
首先一点,就是纸面上的方案如何落到实处。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认为,难点在于落实层面。转变职能的10条规定指明了方向,如何落实转变政府职能,显然需要更多的改革,更多的具体措施,以及更多的落实手段和方法。
王峰也表示,要想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有一个好的方案是前提。但是好的方案能不能得到很好实施更为关键。他特别强调,要把重头戏放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落实上。这次改革提出了10条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现在只是落到方案上,有的比较原则。怎么样能够转换为实际效果,需要把这个任务分配到各部门去,限定时间,按照改革的要求,结合改革的实际对号入座,拿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措施来,然后按照这个措施一步一步地推进。“这项工作马上就要作出部署。”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贵州省黔东南州州长廖飞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各部门应按照中央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时间表。
其次,新组建的部门如何协调统筹,尽快磨合到位,发挥效能,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院长杨剑波表示,机构改革的过程中,磨合的过程很艰难,也很关键,“说白了就是人的问题,权力的分配划分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信厅厅长杨盛道坦言,方案出台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刚组建的部门面临“三难”:班子协调难、队伍融合难、工作开展难。其所在的工信部门在2008年机构改革时,很多涉及的部门只愿交人不愿交权,导致改革方案很长一段时间只停留在纸面上,影响了新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清除一些在行政机关根深蒂固的陋规,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习惯,恐怕也会遇到不小阻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市长白希强调,应吸取以往机构改革反复的教训,做到人随事走,事简化权,撤庙也撤方丈。
此外,这次改革必然要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这项工作也要抓紧进行,为落实改革要求提供法制保障。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均表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在这次改革中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理念,及时为方案立法、修法,推动贯彻落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进一步建议,要想在改革过程中减少摩擦、节约成本,必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或可制定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以法律的形式指导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这部法律不仅要明确行政机构改革的目的和程序,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授权性立法思路,以特别法的形式限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权力扩张的冲动,防止个别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行政改革为名不断自我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