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的特色之所在
记者:协商民主理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西方兴起的,主要是为了破解选举民主的困境,弥补投票民主的缺陷。人民政协所实行的协商民主有什么特点?
李君如: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协商民主不是选举民主的补充,而是一种独立的民主形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里的关键,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在为人民民主而奋斗的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其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在很高的制度层次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今天的人民政协,已经把协商、监督、合作、参与融于一体,这正是人民政协这种协商民主的特色之所在。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的这种独特的作用和贡献。应该讲,肯定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大进步,同时也就证明了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在结构、机制和功能上都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在结构上,它由界别组成,按照界别编组而且成员之间没有上下级之分,中国共产党是34个界别中的一个界别,中国共产党党员占全体政协委员的人数不能超过40%,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政治协商和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在机制上,它已经形成了由会议(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办公会议等)、提案、大会发言、调研和考察等形式,特别是在最近十年来还创造性地建立和完善了专题协商制度,使得政协委员能够有效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在功能上,既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又维护了团结和谐,把“政治参与”与“有序”结合起来,实现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突出优点是能够在决策前和决策后都能够保证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平等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理性的讨论和协商中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策。
因此,协商民主虽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但是哪一种形式都不具备政协的优势。这不仅是因为人民政协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是因为人民政协具有民意的广泛代表性;具有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权威性;具有实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特殊优越性。
“把协商民主这一重要制度完善好运用好”
记者:协商民主形成理论后,对人民政协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君如:认识到协商民主的重要性,我们在研究和完善协商民主理论的同时,也更加自觉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人民政协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主要载体。举例说,全国政协创新性地建立了专题协商会这种形式。每年根据党和国家大局的需要、根据群众的重大诉求,确定协商主题。政协委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主题形成一系列观点、建议和方案,邀请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话交流。今年协商会的主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央分管社会管理的最高领导都参加了,除了16位政协委员发言,还安排了发改委、民政部等4个政府部门进行互动。
协商于重大决策之前,是协商民主的一项重要原则,目前各地正在落实。比如江西省委在重大决策前,请江西省政协先进行协商;广东省委通过文件对协商民主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不仅规定决策前必须协商,还对协商的程序作了详细规定。
记者:十八大报告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了整体部署,今后应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
李君如:要发挥好人民政协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这一重要制度完善好、运用好,应该从党委和政协组织两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党委来讲,要坚持贯彻“重大问题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原则。只有决策之前的协商,才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真正发扬民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关于把政治协商纳入党委和政府的决策程序,做到重大问题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影响和组织功能。从政协组织来讲,应该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确保政协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包括发表建设性的不同意见;从制度上推进民主监督,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及其执行成效进行监督,并通过适当形式向决策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示;从制度上拓宽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渠道,充分反映民意。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立足中国实际,以崇高的政治自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就一定能够在人民政协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王慧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