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综合报道

(科学发展 谱写华章·省市篇)

春风化雨岭南娇——广东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广东侧记

范宏国  杜敏

2012年11月08日10: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富民强省傍科技

由于广东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斩获先机。因而他们“双转移”、“腾笼换鸟”战略推行顺利,成效显著。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在全球金融大危机的严重冲击下,逆势上扬,稳步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谈到这一变化,李兴华深有感触地说: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依靠科技来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李兴华接着说:汪洋书记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如果说过去30多年,广东的成功发展主要是傍‘资金大款’,那么广东未来的科学发展就要更多地傍‘科技大款’”。广东又是怎样傍“科技大款”的呢? 

首先,树立世界眼光,用“大科技”的思想构筑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和合作平台。什么是“世界眼光”?广东人讲:世界眼光就是在谋划广东经济建设发展时,把广东经济发展放到世界经济格局上去考量。何谓“大科技”?李兴华说:“大科技”是一种大开放、大视野,海纳百川、合纵连横、有容乃大的理念和襟怀,即在谋划科技发展时,应不分地域,不分所有制,不分隶属关系。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区域抓科技,跳出部门抓科技,形成一种大家都重视科技,大家都来投入科技的局面,目的是不为所有、只为所用。这些年,广东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围绕“大科技”这一思路和理念,在广东构筑了一些专业的、高端而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和合作平台。如“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以及和教育部、科技部进行的省部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创新联盟、院省合作、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等合作模式和合作平台。这些模式和平台既分门别类、各成体系,又纵横捭阖、相互关联。整体好似一条红线串起来,一个比一个高。并且这些合作模式和合作平台在运行发展中,宛如行云流水,简约自然。如诗人咏诗,似画家作画,一切是那样从容有序、挥洒自如、激情进取,全神贯注、凝神提气地为“创新型广东建设”,为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其次,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广东科技综合实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讲:“从现在起,广东应对金融危机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要立足科学发展,坚决不再回到传统发展老路上去。”首先,广东加大了对科技投入的比重。其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96%,科技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一梯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稳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其次是开展省、部产学研合作,广泛地吸引科技资源。广东省联合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首创了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机制。合作实施6年来,省财政投入22亿元,地市财政投入近100亿元,带动企业投入产学研经费超过900亿元,吸引来自全国64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万多名专家、教授在广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企业组织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总计2万多项,累计新增产值1.1万亿元,新增利税1500多亿元,获得专利2.5万多件,为企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近8.3万人。三是扎实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狠抓人才培养,加快创新团队建设。广东省首创了全国地方政府与国家合作开展基础研究的模式,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发起设立了广东联合基金,每年投入8000万元,用于资助优秀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吸引了2万多人次科技人员参加项目申报。此外,广东省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3年共投入财政资金8.55亿元。由于广东省把应对金融危机投入的每一分钱,都立足到科学发展,目前广东省创新人才量增质升。截至目前,广东省首批、第二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已吸引人才1016人,是两批团队初始成员250人的四倍多,并培养博士、硕士等科研骨干1159人,产生了“以团队引团队、以人才引人才”的“滚雪球”效应。今年上半年又成功遴选引进26个第三批创新科研团队,汇聚了174位国内高层次人才。目前在粤工作的两院院士达到99名。企业科技特派员、“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人才队伍在粤不断集聚壮大。

第三,坚持科技引领、自主创新,变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广东一方面对现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扩大技术领先优势。对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新药创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等优势领域,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突破,使这些优势产业具备了国际先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和重大创新技术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广东对传统产业,植入高新技术“基因”,加快技术改造步伐。2011年,全省投入技改资金948.4亿元,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使一大批传统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同时,广东对资源消耗型产业,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在坚持创新引领,促进转型升级的过程采取关停并转的方法,降低资源消耗。目前,广东省累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4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6594万吨,有力促进了节能环保,单位GDP能耗稳居全国前列。

第四,率先实施科技立法,保护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2012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促进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正式颁布。该《条例》制定了多项突破性的规定。如针对科研经费中人头费支出偏低的问题,《条例》规定将其提高到30%,其中软科学研究项目和软件开发类项目,人力资源成本费可达50%;针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用地困难的问题,《条例》规定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项目用地,依法可以采取协议出让等方式取得;为激发科技人员将成果进行转化和产业化的积极性,《条例》规定,将成果转化净收入的三成奖励创新者,以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保护了科技人员的正当权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