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項
1.本試卷由給定資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給定資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2.第一題、第二題、第五題,所有考生都必須作答。第三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第四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未按上述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3.請在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寫自己的姓名、報考部門、填涂准考証號。考生應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該立即停止作答,將試卷、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二、資料
1.河北省會石家庄市西北的北焦村,是市二環路內45個城中村之一,1200多戶、3000多人,一些外地人在村裡租房做生意,多數村民靠收房租生活。
1968年2月,河北省會從保定遷至石家庄,市區迅猛擴張,近郊土地被征用的速度急劇加快。“修鐵路,蓋生活區,建機關、廠礦、醫院、學校,都在征地。”71歲的原村支書陳某說,當時土地被征用后,政府不給錢,但1畝地撥2∼3個名額給村民,身份由農民轉為工人。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征地越來越多。省政府的外貿、內貿、輕工業和化工等七個廳局級機關先后來到北焦村扎寨。村中布滿機關宿舍。北焦村因此號稱“七局宿舍”。
1975年,陳某還是生產大隊長,他記得從70年代開始國家征地有了補貼。這些補貼主要歸生產大隊,用於發展集體企業,村民進企業做工,北焦村靠土地補貼蓋起了旅館、商店,辦起了塑料廠、鞋廠等20多家企業。
當時,國家規定土地按征用前3年平均產值來補償,補償費分為土地補貼、勞動力補貼和青苗補貼三種。1971年,1畝地補貼240元﹔到1976年,每年1畝補貼1000元。陳某說,補貼增加是因為村民改種糧食為種蔬菜,土地產值增加了。
1986年陳卸任時,北焦村還剩下三四百畝地。之后,北焦村剩余農地陸續被征用,目前隻有30多畝自留地,供村民種點菜,但多半荒草叢生。
據《財經時報》2004年報道,中國過去10年間轉讓土地達1億畝。《中國改革》雜志2004年引用一項調查表明,被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大致是:地方政府佔20%∼30%,企業佔40%∼50%,村級組織佔25%∼30%,而農民僅佔5%∼10%。地方政府採取強制性土地征用政策,低價征地,高價出售,從中獲得巨額土地資本增值收益,同時,城市化進程又是地方政府的政績,被媒體大力地宣傳。在商業利益和政治資本的雙重利益的驅動下,城郊農民大量失地,而不法之徒也由此以權力尋租的方式獲取暴利。
從北焦村乘車行駛不到半小時,可到達西營村。西營村處在石家庄市城市地下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原來這裡工廠不讓進,企業也不讓進。但2002年8月經省裡特批,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准備在石家庄市北郊征用土地建新校區。
西營村村委會主任楊某說,當時為了爭奪學校進村,其他村都相互壓價,賤賣土地。最后,學院傾向於在西營村征地920畝。2003年西營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決定對學院征地一事進行民意測驗,89%的村民同意征地,11%的村民不同意征地。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據此成立談判小組,與學院正式談判。雙方達成的結果是,學院為每畝地支付征地補償費7萬元,還有其他補償。
但在2004年4月一份集體上訪的材料上,至少有360多名村民簽字畫押反對上述征地方案。西營村現有村民2000人左右,反對者佔18%以上。按《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村委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議,也應當召集村民會議。
該建設被確定為河北省2004年重點建設項目。3月,省國土資源廳和石家庄市政府同意該項目開始工程用地的前期准備工作。但為平整土地,學院和村委會跟村民多次發生沖突。結果是,學院派施工人員用履帶拖拉機將土地推平,村委會派人把耕地下面用來灌溉的地下水道挖斷,致使大部分耕地閑置至今。學院原定2004年9月新生入住新校區,而到了11月,還未破土動工。
眼瞅著十幾畝的果樹一棵一棵干死,村民高某很心疼。他說:“100多畝蔬菜大棚,菜秧都長出一寸了,他們說拆就拆。”村民傅某說,一家5口共有5畝地,其中2.7畝被征用。他說,2.7畝地若種小麥和玉米,年收入有兩千來元,種蔬菜年收入也有兩三千元。5畝地一年收入一萬來元,勉強夠全家一年的開銷。他說,家裡的糧食,兩個小孩上學,日常花費,都是從地裡出。村裡一個企業也沒有,我們都指著土地吃飯。一想到所得補償也不夠幾年花銷的,我就發愁今后的生活沒有著落。
據村委會主任楊某介紹,到10月,學院僅付款2350萬元,隻佔總額的三分之一多。其中,2000萬元平均分給2000多個村民,每人1萬元,剩下300萬元先由村委會保管。楊說,等省國土資源廳發布公告,征地款才能全部到賬,到賬后也將全部分給村民。現在村裡欠每個村民2萬元。
199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征用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每人的補助標准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按照這個標准的最高倍數乘以2000元的畝產值,西營村村民每畝地最多獲得土地補償費2萬元,安置補償費1.2萬元,總計3.2萬元。
《土地管理法》還規定,依照上述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產值的30倍,則西營村村民每畝地最多可獲得6萬元補償費。
如此計算,政法職業學院向西營村支付征地補償費每畝7萬元,似乎村民已經佔了便宜。2003年4月,石家庄市政府公布了市區土地基准地價,將商業用地分為八級,一級每平方米為4723元,折合每畝94萬多元﹔8級每平方米為497元,折合每畝9.9萬多元。這意味著,西營村被征用土地所獲得的補償,比用於商業開發,每畝最低少2.9萬元,最高少87萬元。西營村部分村民一直想按照商業用地的市場價出讓土地。但政法職業學院建新校區不屬於商業用途,村民的願望在現行法律和法規中找不到依據。事實上,村民沒有權力為自己的土地定價。
西營村的情形在中國農村非常普遍。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從1990年到2002年,全國佔用耕地4736萬畝用於非農建設,今后每年非農建設用地仍需要250萬∼300萬畝。這些非農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城郊農村,那裡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畝,每佔用一畝耕地就會造成1.4人失去土地,依此推算,13年來至少有6630萬農民失去了土地。
專家認為,由於征地補償標准低,失地農民所獲得的補償不足以創業,政府又沒有為他們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這些失地農民大都成了無地可種、無正式工作崗位、無社會保障的流民。而中國歷史上的社會動蕩,流民都成為隱患。
2.北焦村的土地所剩無幾,村辦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相繼破產。從2000年起,北焦村就陸續有村民上訪,開始六七人,到現在已有幾百人集體上訪,累計上訪1000多人次。在石家庄長安區南高營鎮西古城村,有關部門為搞土地開發,造成380畝耕地、菜地無法耕種,至今垃圾成堆,雜草叢生,已閑置了四年。村民上訪無效后,自發組織起來,在耕種地旁搭了間瓦房,日夜輪流看守,反對圈佔。
《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土地實行征用。但大量營利性商業項目,都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強制征用土地,從而引發農民的群體性上訪和干群沖突。
調查顯示,農村土地糾紛已經取代稅費爭議而成為目前農民維權的焦點,嚴重影響農村的社會穩定和發展。一家長期研究農村問題的學術機構收集到2004年以來發生的130起農村群體性突發事件,其中87起因土地問題引發,造成數百名農民受傷,3人死亡。專家認為,土地是農民的生存保障,土地又涉及巨額的經濟利益,這就決定了土地爭議具有對抗性和持久性的特征。
某研究農村經濟問題的專家提出,農村城市化進程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將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全部解散,農民以獨立的家庭個體進入城市經商、打工,但前提是必須實現公平分配。另一種是保留原有的農村社區組織,並對產權制度和組織形式進行徹底改造,以適應城市化的進程。
2004年10月底,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強調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的審批權在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不得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下放土地審批權。該《決定》對農民最關注的征地補償作了新承諾: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達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當地政府可以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予以補貼。縣級以上政府應當使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有保障。這意味著各級政府要將土地出讓金部分轉移給被征地的農民。
部分媒體稱這個決定是“土地新政”,並給予較高評價。但部分上訪農民則有更高的期待。福建廈門市海滄區霞陽村的許某說,村裡的3000多畝地都被征光了,他希望中央政府真正給農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政府要保障農民的經濟權利,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不要與農民爭利,更不能把農民的土地搶走給開發商,他期望征地制度改革能讓農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進入市場交易。有專家傾向於根據土地使用性質,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以保障農民得到應有的補償。這位專家還指出,目前存在兩級市場,政府對一級市場具有壟斷權,土地交易先由國家或集體收回,再進入二級市場交易轉讓,這導致轉讓利益分配嚴重不均。
3.以佔江蘇不足4.7%的面積,承載了江蘇6.2%的人口,產出了佔江蘇14.8%的經濟總量,以保護土地資源來保障發展,以保障經濟發展促進資源保護,成為寫在無錫大地上的辯証法,據統計,江蘇全省GDP每增一個百分點,用地量為2.4萬畝。2003年,無錫GDP實現1901.22億元,增幅達15.4%,而用地增加僅15.6萬畝,土地資源消耗量僅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無錫4787.6平方公裡的總面積中,山丘與水域佔47.7%,人均耕地僅0.55畝,為江蘇地級市中最少的城市。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無錫對土地的需求量很大。無錫市政府用嚴格的制度保護耕地,將耕地佔一補一的工作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考核目標,每年以“市長令”形式下發土地復墾方法,全面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明確“誰開墾誰受益”。連續多年來,無錫每年都召開土地復墾流動現場會,極大地激發了基層熱情。宜興原茗嶺鎮是人均糧田不足0.4畝的山區鄉鎮,他們向澗灘要地,向荒山要地,不僅10年建設沒佔用一分糧田,而且增加耕地3400多畝,這裡實施的國家級“丘陵山區萬畝土地綜合開發整理項目”,被聯合國列為在我國的11個示范區之一。2001年至今,無錫關閉了沿太湖地區200多家礦山企業,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共新增耕地4.3萬畝,相當於10余個中心商務區。目前,正在建造28層高的農民公寓。據測算,原來農民散居時戶均佔地超過0.5畝,住進公寓后戶均佔地不足0.15畝。
4.首鋼礦業公司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加大投入,加強管理,技術創新,先后完成了大石河鐵礦尾礦庫、新水選礦廠尾礦庫、裴庄土場、羊崖山土場等一大批復墾項目,使礦山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初步的改善。經多年覆土植被,大石河鐵礦尾礦庫,如今處處郁郁蔥蔥,長滿了紫穗槐,三四年前還是一座沙山的新水尾礦庫,如今1200余畝沙棘長勢旺盛,已結出沙棘果﹔裴庄土場覆土種植的刺槐已經成長為一片參天大樹,好像一座森林公園。
首鋼礦業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破壞土地,主要是採礦中形成排土場和在選礦中形成尾礦庫,針對不同的條件,公司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攻關,採取不同方式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排土場是採礦過程中排出的岩石堆存場所,是人工堆積起來的廢石山,岩石裸露,坡度較陡。公司對排土場採取了平整、覆土、綠化的辦法。一是在採礦過程中,將採礦剝離后表土單獨存放,以備復墾利用。二是待排土場停用后,用推土機平整,為減少工作量,做到小平大不平,平台四周做出0.5米的土擋,防止水土流失。三是將存放的表土覆在上部,厚度0.5米,栽種以刺槐、紫穗槐為主的水土保持林。首鋼採用此方法先后使2950畝排土場披上了綠裝。
首鋼公司目前有尾礦庫3座,尹庄尾礦庫是1996年投入使用的新庫,不具備復墾條件,另外2座尾礦均已進行了復墾。為防止水土流失,首鋼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沿壩面堆成10∼15米平台,砌有排水溝,保証了汛期雨水沿排水溝排走,從而防止了水土流失。在平台和平台后斜坡上覆蓋20厘米厚的土,種植以紫穗槐為主的壩面水土保持林。經過幾年的實踐,已完成尾礦壩綠化600余畝,給庫區周圍的群眾建起一條綠色防護帶,有效地控制了二次揚塵污染,也為我國固體廢物治理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833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