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師點評:熱點傾向性、例題思路、答題方法
此次申論材料是有關我國的土地管理與政策的。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國土資源豐富﹔但另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多,並且我們目前的各方面建設都需要大量的用地,因此,土地資源又極其有限。合理用地和依法管地,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加強土地管理,合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切實保護耕地,對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資源供需矛盾的凸顯期,資源利益沖突和訴求的高發期。緩解經濟社會發展與土地資源的矛盾將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嚴格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重大決策部署,促進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007年申論試題有以下特點:(1)閱讀量仍然很大。(2)出現了新的命題形式,有針對性地考查考生。(3)題目細節有所變化。第一題,概括問題多了個限制條件:供有關負責同志參閱。第二題的評價、第三題的目的和意義、第四題名詞解釋等,都是過去公務員考試申論部分沒有出現過的題目。
試題分析:
第一題與2006年《申論》考試第一題相比,要求更為簡單,是對材料1、2的內容進行概括,因此考生要有針對性地閱讀。整理出來的內容要供有關負責同志閱讀,因此,要准確概括出材料的主題思想。
第二題要求考生對給定材料3∼7進行分析,圍繞“持續土地利用管理的問題”進行評價。要注意評價的方面都已經在材料3∼7中有所體現,要求考生能夠從材料中篩選出來,並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題僅限報考行政執法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第一小題要求對給定材料中整治“空心村”、磚瓦窯場和工礦廢棄地的做法的目的和意義進行概括說明。這些工作很顯然涉及的都是是持續土地利用管理的問題,本題要求為兩個層面:一是這些做法的目的﹔二是這些做法的意義。那麼考生就應該在材料中去找尋這些工作的相關內容並進行概括說明。第二小題要求分別解釋“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義,解釋含義不是要求作出定義,考生隻要充分利用好材料,就可以把其含義找出來,這其實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第四題僅限報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職位的考生作答。第一小題要求對“給定資料2”中“把土地轉讓市場區分為兩大類進行交易”進一步說明這兩大類市場怎樣區分,並談談在這兩大類市場中怎樣解決“農民沒有權力為自己的土地定價”問題。本題有兩個要求,一是區分兩大類市場,第二個就是如何解決問題。就第一個問題來說,資料中已經進行了分類,需要考生做的是進一步指出這兩類市場的特征區別。就第二個問題來說,是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分析農民沒有定價權利的表現、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第二題要求對列出地方征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費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的主要內容。其實,要檢查的問題已經在材料中體現了出來,考生隻需要把這些問題整理分類就可以了。
第五題是命題作文。角度的選擇是關鍵,從題目本身來看,命題者的意圖是土地就是“命脈”,那麼,結合材料,考生就應該從土地資源遭破壞的現實性、保護土地的重要性等方面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知識鏈接:(相關熱點材料與知識鏈接)
征地制度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土地征收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對被征地農民進行合理補償和妥善安置。補償安置問題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從農民來講,並不希望把地拿出去,這個問題在一些地方農民反映得比較多。但從發展經濟來說,又需要征地。而征地本身又是一個強制性的政府行為,農民不得不服從。這是一對矛盾。從現在的情況看,相關政策在各地並沒有完全落實,很多地方政府領導還是想多佔地,多拉項目,來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這就加深了這種矛盾。經濟要發展,但是要處理好發展與保護好農民利益的關系。
現行法律法規對征地補償標准有明確的規定。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征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是分別按照被征土地的前三年平均年產值乘以若干倍來確定的。在國務院28號文件中,對征地補償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現在提出的兩句話“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長期生計有保障”,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為防止征地補償費用被截留,國土資源部提出了征地管理工作“四個必須”的要求:一是征地工作必須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二是征地必須充分征求被征地農民對補償安置方案的意見,三是必須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足額到位后才能動工用地,四是必須公開征地程序、補償安置費用標准及使用管理情況。
現在的征地補償基本上是政府定價,政府綜合考慮各方面情況進行測算,公布補償標准。但就征地補償的目標模式而言,應該是按照市場的供求關系,通過評估來決定。但是目前還難以做到。就征地安置來說,今后的目標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應該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樣的待遇。
保護耕地
耕地保護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性戰略問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2005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耕地為18.31億畝,人均耕地為1.4畝。而在9年前的1996年,全國的耕地數是19.51億畝,人均耕地為1.59畝。9年間中國的耕地減少了1.2億畝。這意味著,要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1.2億公頃(18億畝)耕地保有量的硬性指標,今后我國耕地減少量必須控制在3000萬畝以內。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1.基本農田保護。基本農田是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長期不得佔用的耕地。因為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對優質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
2.土地整理。耕地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大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土地整理是通過採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對田、水、路、林、村進行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和利用效率的活動。通過土地整理補充耕地,有效地保護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十五”期間,通過土地開發整理,我國累計補充耕地2140萬畝,平均每年約428萬畝,大於同期建設佔用和災毀耕地面積,建設了一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高標准、成規模的基本農田。全國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16億畝左右,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有效的保護。同時,土地整理還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據對國家土地整理示范區的調查,土地整理后植被覆蓋率增加2.4個百分點,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
3.保障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征地補償安置工作事關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事關被征地農民切身利益和長遠生計,多年來一直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為從根本上解決征地問題,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國土資源部自1999年開始研究征地制度改革問題,先后確定在19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在改進征地補償辦法、拓寬安置途徑、規范征地程序等方面大膽探索。
我國的土地政策
1.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同志在“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我國的土地政策”的專題報告中指出,轉型時期特殊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採取既要保護農地又要保護生態環境、既要保証糧食安全又要保障社會安全、既具有要素優化配置功能又有宏觀調控功能的特殊的土地政策。
他強調,制定和完善土地政策,要以深化征地改革為核心,以合理解決被征地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為目標,切實做到“六個轉變”。一是在耕地保護思路上,由注重保護耕地總量向注重保護耕地總量與控制建設用地增量並重轉變。要正確處理好生態保護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堅持採取世界上最嚴格的保護耕地措施,加強執法監督,確保2020年耕地保有量達到18億畝。二是在土地調控內容上,由注重關注總量向注重關注總量與結構布局並重轉變。要根據不同區域土地承載功能實行不同的區域土地利用政策,積極完善城鄉土地政策和產業土地政策,平衡好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各種要素的投入關系。三是在土地管理手段上,由注重計劃指標約束向注重利益機制激勵轉變。不斷提高土地取得和保有成本,繼續加大土地保有環節的調控力度,進一步研究和完善財稅體制,減少政府收入對土地過度依賴。四是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上,由主要用於城市向更多傾斜於“三農”和弱勢群體轉變。增加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加大征收耕地佔用稅,明確土地出讓價款使用用途,新增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於新農村建設。五是在土地立法上,由偏重公法向注重公法私法一體化轉變。要重點完善土地爭議調處制度,加快建立獨立於現行司法體系之外的土地爭議裁決制度。六是在土地管理職權劃分上,由注重權責同構向注重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土地管理職權轉變。按照市場經濟和用途管制的要求,依照管理職權的性質對各級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職權進行了重新劃分。
2.國土資源部辦公廳主任王世元透露,我國將加強宏觀調控,充分利用土地總體規劃的作用,加強土地管理與制度建設。新的土地利用規劃將體現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尤其是對基本農田的保護。他明確闡述了我國土地管理制度建設的重點方向:
加強土地宏觀調控,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計劃。嚴把建設用地審批關,嚴禁擅自修改和調整規劃,嚴禁違規擴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所有建設用地要嚴格限制在規劃用地的范圍之內,不得隨意突破。征地規模必須與農民向二、三產業實際轉移相適應,與土地開發實際規模相適應。
慎用征地權力,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嚴格界定公益性、經營性建設用地,區分土地征收與征用。工商企業需要用地,應當在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的前提下,通過向國家、向農民集體購買、租賃等市場方式取得,價格由市場決定。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補償標准,建立征地價格聽証制度,及時落實安置政策措施。
堅決守住基本農田這條“紅線”。基本農田關系國家糧食安全、人民生活和農民切身利益,特別是在當前我國人口持續增加、經濟建設不可避免要佔用部分耕地的情況下,保護耕地特別是保護基本農田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在第三輪土地規劃中,基本農田保護要體現最嚴格的保護措施。
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改革征地制度,規范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在發展中要保障農民利益,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研究解決批用土地的利益驅動問題,建立有利於嚴格保護耕地、促進土地集約利用的機制。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833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