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5日08: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聊流行文化:“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對於如何向世界推介中國,改變外國人的刻板印象,習近平主張,“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很多場合,他都會表達自己對當下流行文化的了解。作為視覺文化產品的電影和電視劇,時常成為拉近兩國人民情感的有效工具。
·習近平說
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想知道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想知道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想知道中國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等。這些光靠正規的新聞發布、官方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靠外國民眾來中國親自了解、親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場景還原1
時間:2014年7月19日
地點:阿根廷
場景:2014年7月19日上午,習近平會見了阿根廷副總統兼參議長布杜和眾議長多明格斯。會見后,布杜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了阿根廷國家足球隊10號球衣。隨后習主席也向阿根廷朋友贈送了國禮。
與眾不同的是,在此次拉美之行的國禮名單之中有一套DVD光盤,光盤中包括了趙寶剛執導的兩部作品《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和滕華濤執導的《失戀三十三天》等。
2014年7月19日上午,習近平會見了阿根廷副總統兼參議長布杜和眾議長多明格斯。會見后,布杜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了阿根廷國家足球隊10號球衣。新華社記者 丁林攝
·場景還原2
時間:2017年6月7日至10日
地點: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場景:2017年6月7日至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前夕,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真理報》發表題為《為中哈關系插上夢想的翅膀》的署名文章。文中,《舌尖上的中國》、《溫州一家人》等中國優秀影視劇在文中被提及,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哈薩克斯坦歌手迪馬希也被習主席親切“點名”,且是全文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人。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專門請他來,在歡迎午宴上演唱歌曲。
2017年6月7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的一家郵局,當地民眾閱讀習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人民日報記者 周翰博攝
聽說自己的名字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還上了家鄉的《哈薩克斯坦真理報》,迪馬希有點不敢相信,連問“不會吧?”作為在哈薩克斯坦家喻戶曉、在中國擁有大量粉絲的哈薩克斯坦90后人氣歌手,對於“見報”這種事,迪馬希早已習慣。只是這一次,不僅他沒想到,連他當過歌手、還曾擔任州文化官員的父親哈拉提,也覺得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
其實,迪馬希在中國的“走紅”,本身也是中哈兩國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產物。中哈兩國關系的升溫,從經貿到文化,從政府到民間,互動密切。中國文化也在積極“引進來”“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國內許多機構、企業也在思考如何用文化產品促進民心相通、促進文化交流。
對於哈薩克斯坦民眾來說,迪馬希是他們的驕傲,而看到自己喜愛的迪馬希中國人也喜歡,情感更加深了。尤其是看到習近平主席國事訪問前夕的署名文章中提到迪馬希,許多哈薩克斯坦人非常興奮,直言自己“被習近平主席‘圈粉’了”。以歌聲為橋的迪馬希,讓許多中國人與哈薩克斯坦的距離感更近了,讓中哈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活躍起來。
【小結】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這些文明對話的盛宴,對於增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推動文化多元化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為雙方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互信和民意輿論基礎。
“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面向未來,我們應當牢記習近平主席的這兩句箴言,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楊亞瀾整理)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求是》雜志等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