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銘聞: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3】

——從建黨95年光輝歷程看“三個前所未有”

2016年06月30日10:4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三)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

2015年1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茲在美國《名利場》雜志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世紀從2015年開始》的文章。文章稱,世界銀行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公布的最近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總量在2014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盡管這個觀點引發了許多爭議和討論,但誰也無法否認或漠視文章背后的那個事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正成為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版圖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

自近代以降,今天的中國分量前所未有地重要,位置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歷史提供最震撼的對比。近代中國,曾簽訂近350個不平等條約,領土被步步蠶食、主權受層層侵蝕。曾經輝煌的國度,被壓伏在國際秩序的底層,一幅列強爭食的《時局圖》就是寫照。當代中國,一系列外貿外交上的“前所未有”宏觀勾勒出了中國的世界角色:2006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外匯儲備國﹔2011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並已連續3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2014年中國對外投資流量首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對外投資國﹔2016年,中國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市場的地位,成為拉動全球消費的強勁動力。

數字留下的是足跡。這一切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和平發展的理念,得益於中國共產黨對世界潮流和時代大勢的把握。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勢”是潮流,是風向,是未來。把握了“勢”,就能在世界發展潮流中乘勢而上。當民族獨立是歷史首要課題時,中國共產黨准確把握住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運動以及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涌的大勢,正本清源,一舉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當開放發展成為時代呼聲時,中國共產黨准確判斷世界大勢,一改原來認為戰爭的危險很迫近的看法,確立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認識,通過改革開放的實踐達成了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就在求索的理想局面: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在互鑒中共贏、在碰撞中融合。

成就背后有哲學。中國的發展,有別於傳統國強必霸的路徑﹔崛起的中國,傳遞的是大國責任、和平發展、求同存異的文化精神,彰顯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視野。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順應,更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引領。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判斷世界形勢時,強調“要善於把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從民族悠久的文化中汲取精華,為人類文明提交了一份中國藍圖。

四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中,中國積極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世貿組織的多邊和諸邊談判,高標准自由貿易區建設,中美中歐投資協定,亞投行建設等,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不斷取得突破,中國參與全球規則制定、提高國際治理能力水平大大提升。

四年來,在全球治理體系重構大勢中,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大會、巴黎氣候峰會、核安全峰會、G20峰會、世界互聯網大會等會議,並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在維護世界和平和正義,在建設國際經濟金融領域、新興領域、周邊區域合作等方面的新機制新規則上付出了累土聚沙者的艱辛努力。

中國的發展同時以民族復興和惠及世界為目標。

當前,中國經濟雖然面臨下行壓力,但依然貢獻全球經濟增量的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中國,向世界展現出大國的風度和責任:“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

歷史大浪滔滔,大國崛起的歷程和思路各有不同。有人曾執念殖民,“世界上任何其他種族均不得到這裡來”﹔有人曾冀望戰爭:“勝利者必須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主人”﹔有人曾渴求霸權,“開拓萬裡波濤”“布國威於四方”。當人類經歷了在戰爭中求和平、在野蠻中求文明的艱難演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引領潮流者必屬於那些扛起世界文明責任的民族。此時的中國,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世界期待著中國的答案,歷史為復興奏響華章。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精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