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軒
(二)幸福新疆:生活之變,讓百姓感受到生活在新疆是一種幸福。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連續六年實施“民生建設年”活動,公共財政用於民生建設支出均高於70%,數字背后滲透著深深的民本情懷,散發著暖暖的人性溫度。
朴實無華的言語,最能折射出無聲的變化。
皮山縣固瑪鎮博斯坦艾日克村村民帕蒂曼·阿不拉的安居富民房就在老房子旁邊,她將80歲高齡的父親安頓在安居富民房裡。2015年7月3日9時許該縣發生6.5級地震時,父親住著的安居富民房卻絲毫未損。“關鍵時刻,安居富民房成了我們的救命房!”帕蒂曼說。
“既能保留維吾爾族傳統的建筑和生活方式,又能依賴老城謀生,喀什老城人民的生活真幸福!老城區改造已經成為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的范例。”參加“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媒體負責人研修班的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州記者協會主席奧比多夫·穆哈馬德·多裡莫維奇在考察中由衷地贊嘆。目前“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喀什老城區已成為國家5A級景區。
66歲的張慶泉和老伴田增雲是哈密市城郊鄉西菜園村村民,其房屋因修建環城路而被拆遷,他們是搬進惠康園小區廉租房的第一戶。“就我們老兩口,這房子挺舒服的,啥都是現成的,擺張床就能住。”張慶泉老人笑著說,“一個月一平方米一元租金,我住得起!”
住房——五年來,全疆有480余萬各族農牧民搬入安居富民和定居興牧的新居。百姓們在家園變遷中感受到不僅僅是舒適和安逸,更多的是幸福和尊嚴。
一年前還在家裡帶孩子做飯的熱孜萬古麗·阿不來提,如今已在英吉沙縣喀什中興手套有限公司上班了。她說:“能在家門口就業真好,我特別喜歡這裡的工作,掙了錢給孩子、老人買了不少東西,在這裡我還學習了很多東西,大家都很開心。”
“學校不僅給學員們安排了好的住宿條件,還安排了最好的授課老師,在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學習的兩年時間裡,我不僅學到了財務方面的知識,而且漢語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木塔力甫·麥麥提明說。他是全區第一批赴援疆省市培養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憑著自己的努力,已成為墨玉縣吐外特鄉財政所所長。
就業——2010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249萬人,每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85%以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250萬人(次)以上。一連串數字背后是“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的理念在新疆的堅實足跡。
疏附縣托克扎克鎮農民買買提·亞森的女兒今年秋季將上學,得知孩子隻需背個書包就可以入校,買買提感到非常輕鬆:“現在我們這裡上學前班、小學、初中、高中都不要錢,亞克西!”
“抓飯、拉面、包子,學校的飯菜營養豐富又好吃。”阿圖什市鬆它克鄉中學初三學生穆耶賽爾·玉素甫現在每天在學校食堂就可以吃上免費午餐。
“如果沒有上內高班,也許我的人生軌跡會是另一條路線。”首屆內地新疆高中班畢業生阿布都沙拉木·阿布拉對內高班的4年學習生活至今難忘。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千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阿瓦提縣阿瓦提鎮團結村村民65歲的阿不都克然木·塔庫爾說:“新農合給我們農民省錢呢!”今年7月他被摩托車撞傷住院,前后花費7000多元,新農合報銷補償后,自己才花了230元。
讓阿不都克然木更高興的事是每月能按時領到養老金。2011年7月阿瓦提縣開始落實新農保政策,阿不都克然木剛好年滿60歲,當時就按月領到了養老金。今年自治區又提高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阿不都克然木和老伴更開心了。
社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業有扶持、工傷有救濟、生育有補貼”,讓每個新疆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社會安全網下,放飛夢想。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