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祖 李兵正
刀鋒閃耀強軍之光
精武強能人最美
軍隊強不強,關鍵看打仗。
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軍人別無選擇。
2014年的“戰斗力標准”大討論、2015年的“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大討論,上至領率機關下至基層班排,上至軍委領導下至普通官兵,層層發動、人人參與,兩次大討論掀起“頭腦風暴”,形成了共識:戰斗力是軍隊的真本事,能打仗是軍人最好的樣子。
認識上一層,實踐進一步。苦練是戰斗力由認識成果奔向實踐成果的捷徑。
把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當作“頂著腦門”的事。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廣州軍區某特戰旅連長劉珪,抓訓練嚴和狠是出了名的:20公裡長途奔襲是家常便飯,負重35公斤70公裡叢林拉練是必修課,還有多項海陸空高危課目輪番轟炸。
有人叫劉珪“魔鬼連長”,他卻說不“魔鬼”不行,敵人比魔鬼更可怕,訓練不玩命、打仗要丟命。他帶出來的戰士個個是“精武星”,連隊成為所在部隊第一個全優連。如今已升任營長的劉珪,繼續施行他的“訓練套餐”計劃,要讓每一名特戰兵真正成為隨時插向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
中國夢、強軍夢是人民的夢、國家的夢、軍隊的夢,也是每名官兵的夢。2015年3月,總政治部在北京舉行“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主題團日匯報展示活動。
“生命作抵押、趟出通天路”的航母戰斗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穿著橙色的試飛服來了﹔時刻准備升空亮劍、守衛祖國南天門的殲擊機飛行大隊“領頭雁”宋輝,戴著金頭盔來了﹔“隻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的南京軍區“鋼七連”孿生兄弟祖國昌、祖國強來了﹔扎根深山守護“大國長劍”的第二炮兵年輕的戰略導彈專家曾佼龍來了……
兵言兵語,泥土芬芳扑面﹔練兵故事,充滿烽火硝煙。群英薈萃、相互砥礪,本色呈現、精彩連連,噴薄而出的是各個戰位青年官兵把個人理想抱負融入強軍夢、立足本職崗位獻身強軍實踐的蓬勃朝氣。
向極限挑戰,與死神較量,拿高手磨刀,令敵人生畏。軍營男子漢、當代“花木蘭”,都是蠻拼的、超酷的。
十五載歷經艱辛飛天路的英雄航天員張曉光、逐夢天宇的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拼將睿智鑄國器的北斗導航青年創新團隊,執筆為戟的國防政策專家陳舟,忠勇善戰、平時訓練如“酷刑”的“獵鷹突擊隊”,海軍某核潛艇基地官兵,空軍試飛員群體,還有“臨汾旅”“黃繼光連”“楊根思連”的精神傳人……
80后、90后成為主體,獨生子女、學生兵、學生官增多……如何讓這些未經實戰的兵褪去“驕嬌”二氣,在鐵打的營盤裡百煉成鋼,打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虎狼之師?全軍部隊深化馬克思主義戰爭觀和我軍根本職能教育,完善戰斗精神培育長效機制,官兵時時處處受激勵、受熏陶。
“當兵要打仗”就像“工人要做工、農民要種田”那樣天經地義,穿軍裝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理所應當。
成都軍區某旅參謀長黎登貴,精通40多類武器裝備,掌握30多項特戰技能,曾與30多個國家的特種兵同台競技,3次將中國軍人的名字鐫刻在異國軍隊的榮譽牆上。人們知道他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卻很少知道他身上的32處傷疤。
“見第一眼紅,得第二臉紅。”濟南軍區某特戰旅榮譽室有一面牆,懸挂著83名立功官兵的訓練傷疤照片,與獎牌、榮譽証書比肩陳列。
北京軍區某機步師師史館擺著一尊“冠軍鼎”,已有66名精武標兵鼎上留名。
廣州軍區“狼牙山五壯士連”有一座“金牌林”,57名比武奪魁的官兵,在這裡種上了以自己姓名命名的紫荊花樹。
勇士一身的疙瘩肉不是一天練就的,軍功章全是血與汗浸泡而成。
傷疤和老繭,是軍人最值得驕傲的“勛章”﹔
冠軍和金牌,蘊含著鐵血將士一劍封喉的制勝“密碼”。
戰爭,從未讓女人走開。“兩棲霸王花”、海軍某偵察隊女兵隊隊長文敏,堅決要求首批加入隻有男兵才參加的特戰訓練新課目。她常說“練,是為了戰!子彈不會因為你是女性而轉彎,敵人不會因為你是女性而善良”。
第二炮兵某旅18名女兵為爭取參加實戰化駐訓演練的資格,與男兵較著勁苦練,聯名在請戰書上摁下18個鮮紅的手印:“晒黑的皮膚是我們女兵最美的名片。”
今天,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重任,歷史性地落在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的肩頭。信息化轉型之路怎麼走?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們用自己的勇敢擔當,回應著這一時代拷問。
矢志打贏的模范飛行員、空軍航空兵某團80后團長蔣佳冀,首創“中距彈近距打”的經典戰例和單場比分420的驕人戰績,在駕機抵近查証外軍軍機任務中,直面強敵、專業處置,壯我國威軍威。
信息化時代的鐵甲精兵賈元友,“大漠射擊,一彈貫穿雙靶﹔千米之外,四彈全中靶心”。
崗位成才士官模范馬金永,普通一兵屢克重大難題,成為國防科研戰線的“香餑餑”。
善戰何止硝煙裡,無聲戰場亦英豪。
一生不計名利、“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杰出科學家”林俊德院士,為我國核盾牌事業鞠躬盡瘁,戰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寧願生命透支,不願使命欠賬”,把打仗當急務的張國春,嘔心瀝血忘我拼搏,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永遠離開了他念茲在茲的大型兵棋演習系統研制事業。
還有許多耳熟能詳、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黃鶴雲、郭毅力、羅昊、吳建……
2015年春節前夕,26名首屆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齊聚北京,軍委和總政領導親自給他們挂獎章、戴紅花。愛軍精武標兵評選、學習成才標兵評選,一個個精武強能的名字響徹軍營。每年都有一批全國全軍重大先進典型,被邀請作報告。強軍典型的先進事跡在知名的“軍報記者”“八一青春方陣”“中國武警網”“當代海軍雜志社”等微博微信公眾號一經發布,就引來千萬網友熱議、轉發,在軍內外的關注度成幾何倍數增長。
先進典型還被“撒”向基層,發揮“酵母”作用。兩年來,總政治部和全軍各大單位共組織30多個批次“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強軍的典型最可敬”先進典型基層行活動。愛軍精武標兵、學習成才標兵、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以及海軍十杰青年、空軍學習成才獎獲得者、第二炮兵十大礪劍尖兵、武警部隊十大忠誠衛士,編成多個精干小分隊,走邊關、穿戈壁、上高原、下海島,進排入班分享精武強能的經歷和體會。
王忠心、宗道輝、巴興、魏巍、吳志輝……這些被普通戰士稱為“兵王”、視作“偶像”的先進典型,所到之處興起“追星熱”,激揚拼搏奮進的輿論場,帶動更多官兵立足崗位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裝備、提高新技能、演練新戰法。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