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生命的堅守

山東淄博 張偉華 臨沂大學 張曉晴

2014年02月27日19: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忠誠洒杏壇

感恩是一種美德,鄭良斌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1969年8月,經過幾番努力,隊裡推薦他去了當時位於三皇廟的朱家中學。在校辦工廠,他學會了拉電磨,並給學生上農機課。1972年3月學校合校教師分流,他去了朱家庄小學成了村裡的民辦教師,一干就是37年。

他從心裡感激黨、感謝家鄉的父老鄉親,下定決心一定要教好自己的學生,對得起教師這份工作。一條新的人生之路,在他的腳下伸向希望的遠方……

在老教師的指導下,他學會了當班主任,學會了做學生工作。他找到學校領導主動要求從一年級開始教起,並兼任低年級組長。他虛心好學,潛心鑽研,有時跑出幾十裡路去城裡學校向內行的教師請教。農村學校實行包班制,一個教師負責一個班的所有課程,他除體育課外,語文、數學、品德、科學、音樂、寫字等課程全部上過。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苟,注重學法指導,他的板書最讓學生敬服。他熟悉了小學階段教學,把握了教學規律,他的教學深受學生的好評。他抓學生作文教學成績顯著,得到領導的肯定,並在全鄉先進教師會上做了典型發言。他作為優秀教師的代表光榮地參加了市教育系統先代會。他送走的第一批畢業班,有2名學生以第一、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淄博二中,並受到淄博二中領導的贊譽。他的語文教學成績名居全鄉前列,所送的畢業班兩率全優,最高時優秀率達75%,升學率100%。

他注重對學生素質教育,聘請駐軍官兵做校外輔導員,組織學生春秋游活動,帶領學生參加支農勞動。他衣著朴素,言傳身教,和學生在一起常常忘記自己是一個身有殘疾的人,和學生一起割牛草,一起背著小糞筐拾糞,用勤工儉學勞動掙來的錢為學生繳納書費,深受村干部和家長的好評。

他關愛學生,冬日裡幫助學生生火取暖,讓帶飯的學生到辦公室喝水,雨雪天護送年幼的學生回家,對后進生家訪不告狀真誠地談心溝通,深得大家的喜愛。他省吃儉用,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曾經一次拿出兩個月的工資補貼4名貧困學,使學生和家長倍感師恩深重。他喜歡講台,喜歡和學生在一起,喜歡山村的教育事業。他覺得和學生在一起學習、勞動、活動,是最大的樂趣。他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再苦再累也心裡舒服。

鄭良斌是平凡的,又是普通,他如同山村裡的一棵老杏樹,默默地從事著春華秋實的事業既是在那些厄運襲來的歲月裡,他仍然一如既往的忘我地工作著、奉獻著。大家都說他是一個教育的“傻子”。

人性的美麗

在逆境和厄運中有勇氣直面人生,不拋棄,不放棄,讓善良和責任忠誠的綻放,是人生一種極致的美麗。

2000年5月,鄭良斌有了第二次婚姻。生活又一次向他露出了笑臉,他和兒子又有人照料了,他滿心歡喜。苦難是生命的常態,又一次意想不到的磨難向鄭良斌那已不再年輕的生命襲來。結婚不滿半年,原本身強力壯的妻子突發腦血栓,並做了開顱手術,住院40余天,花銷了2萬余元。從此,癱瘓在床,生活難以自理。看病吃藥,每月還要花銷數千元,這對於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啊!

責任是一種美麗,鄭良斌是一個懂得堅守責任的人。鄭良斌的生活又多了一付負擔。有人說他找了一個“藥罐子”,也有人說他找來了一個“累贅”。善良的他卻總是淡然一笑,真誠細心地伺候著這位剛結婚不到半年的妻子。每天早起做好早飯和午餐,服侍完妻子后再去上班。中午放學后,熱好飯菜先幫妻子吃完自己再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年累月,風雨無阻。這樣的負荷是常人難以承受的,但鄭良斌一做就是10余年,到現在還是那樣做著。

鄭良斌的家離學校較遠,為了照顧妻子和不耽誤上班,他每天都要拖著殘腿往返四次。每次都要1個小時,每次到校或回家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了。他卻一直盡心地照料著病中的妻子,一直盡責地堅守在自己心愛的教學崗位上。

2005年10月26日晨讀,他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后不久,便暈倒在講台上,失去了知覺。長期的勞累和營養不良讓他倒下了。學校急忙把他送進了醫院,經診斷是腦血栓,隻得住院治療。那些日子,學校領導派人護理良斌,還要照料他病重的妻子,良斌在醫院真是度日如年啊!他心裡滿是對妻子的挂念,更充滿了對學校的感激。

他在醫院隻住了不到20天,病情剛剛穩定就出了院,又重新肩負起上課、當班主任和照料妻子的重擔。有人勸他說,你得了這種病怕累,也快60歲了,妻子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和學校領導說說歇了吧。鄭良斌卻說,是學校救了我的命,幫了我這個家,我離不開學校和學生。

2008年9月,他的右眼視力模糊不清。經診斷為翳狀胬肉,隻得去市第一醫院接受手術治療。雖然辦理了住院手續,但他放心不下病床上的妻子,也惦念著班裡的學生,只是手術時住了一天院,便回了家。一周后剛剛摘掉紗布就趕到學校走進教室,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同學們看到滿臉汗水的鄭老師時,全都高興地歡呼起來。他走上了講台,一絲不苟地開始了他的思品課:為人當自強。他的言傳身教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從他的身上懂得了自強、責任和堅守。

按照鄭良斌的身體、年齡狀況和家庭情況,55歲就完全有充足的理由申請內退。他知道學校人手少,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寧願苦自己,卻一直戰斗在教學第一線。有的人說他“太傻”,他笑笑總是重復著這麼幾句話:“我很滿足了,教師我沒有干夠。我給學校和同事們添麻煩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多麼朴實的話語,多麼赤誠的情懷,這是一位農村普通教師發自肺腑的心聲。他因為滿足而感恩,因為感恩而回報,他就是這樣在滿足、感恩、回報中一走就是近40年。正是這顆懂得自強、感恩、責任的心,讓他在厄運的劫難中,在農村教育的熱土地上,生根發芽,噴紅吐綠,苦苦堅守了一輩子。

每個人的手中都捧著一塊屬於自己的泥土,人生是可以雕塑的。鄭良斌走過的60多個春秋歲月,滿布荊棘,舉步維艱,有著太多太多的磨難。然而,在這條路上歲月踏不去的是他的信念,坎坷斬不掉的是他的意志,艱難磨不滅的是他的執著。身體的殘疾,生活的重荷,命運的坎坷,泯不去的是他情系杏壇、獻身教育的大愛和忠誠。

許多人都說,鄭良斌命苦,經歷的厄運太多。鄭良斌卻深知,不放棄,不拋棄,做生活的強者並不是要壓倒一切,而是要學會不被一切壓倒。他把磨難當作砥礪人生的硎石,勇敢直面命運的挑戰。他懂得自強、感恩、責任,他喜歡學生成才分享孩子們成功的喜悅,他把當教師看作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運,他對教育、對家庭有一種永遠無法割舍的情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