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曉宏
2013年05月16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公平程度高更幸福
調查結果顯示,無房族中,感到“幸福”的比例為76.1%,“不幸福”的比例為3%﹔而有房族的相應比例,分別為84.2%和1.4%。對有房族而言,房子數量對幸福感的影響並不大﹔認為自己居住面積非常大的人群中,感到“非常幸福”者達67.8%,是“認為自己居住面積較小人群”比例的兩倍多。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陳衛認為,房子對於中國家庭而言,不僅僅是家庭最為貴重的固定資產,更是一個“家”的概念。目前,全國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年輕一代如果不“啃老”,到退休都買不上一套自己的房子。這種狀況無疑對家庭幸福感產生很大負面影響。政府為此應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與此問題相關聯的收入分配公平性問題也在調查中顯現出來,不僅收入的絕對值,而且收入的公平程度也日益成為影響個體幸福的重要因素。
調查表明,較高收入的人群幸福感也較高。非常幸福的家庭2011年平均收入為6.01萬元,比一般及不幸福的家庭(4.47萬元)要高34%。45.78%的受訪者認為公平程度“一般”,20%左右的人認為自己的收入低於應得水平。
收入和壓力適中更幸福
調查發現,目前的鄰裡關系不是特別和諧,有近四成的家庭與鄰居發生過糾紛。當鄰居需要幫助時,兩成的家庭表示“非常不願意幫助”、“不願意幫助”或者“一般”﹔當自己需要幫助時,近三成的家庭認為鄰居不會幫助自己或者“一般”。
本次調查中,人們對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體系的滿意度增加,分別為52.8%和45.4%。但是,擔心養老問題的人群高達62.9%,表明人們對養老的憂慮。
面對重大困難時,20%的人認為“肯定能得到政府幫助”,比例遠高於認為“肯定得不到”的9.17%,折射了群眾對近年來中國政府在重大災難面前的作為的高度認可。
意願表達途徑方面,僅有10%的受訪者認為在生活中表達自己意願的渠道非常多,20%認為完全沒有表達意願渠道。表明社會上還比較缺乏群眾表達意願的通道。
調查還顯示,收入和壓力適中的地區幸福感更高。大城市周邊輻射城市,如蘇州、寧波、漳州、廊坊等地受訪者感到幸福的比例高於其他城市。這表明中等城市既可以享受大城市經濟的帶動以及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同時生活、工作、交通等壓力較小,適宜居住生活。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孫鳳認為,除去血緣關系和工作關系后,人們在閑暇的時候有地方可去、有對象可傾訴,在困難的時候有電話可打、有門可敲,在發生意外的時候有組織和部門可求助,都是十分幸福的事情。加強社區建設,促進鄰裡和諧,保障社會訴求渠道暢通,進一步完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是政府促進“人民幸福”的有效手段。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