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 琦 楊 旭
2013年04月23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成本見漲、銷量漸少,知名獨立書店紛紛面臨倒閉風險
有些獨立書店,雖然文藝范十足,但終究也要面對房租、員工工資、水電費等柴米油鹽的現實,在實體書店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獨立書店正在消失。
咖啡大叔是咖啡書語獨立書店的老板,2011年他在合肥經營起了這家書店,光購置書櫃他就花了將近8000元。據介紹,書店經營的近兩年時間裡,每個月的成本由最開始的1.6萬多元漲到了現在的近2萬元,每天的成本就達700元,可近兩年時間裡,咖啡書語賣出的書卻還不到50本。
“當進到5萬元左右的書時,我就發現苗頭不對了,因為來這的人很少會買書回去。”
咖啡大叔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每本書30元的價格來算,賣出的50本書所得的營業額也就是1500元。扣除成本,這兩年賣書的純收入大約在450元,“店裡有時會推出消費滿額之后圖書半價等活動,即便如此,買書的顧客還是寥寥無幾。當初花5萬多元買的圖書,現在還剩下2萬多元的圖書,其余基本在各種愛心活動中捐贈了。隻能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到店裡喝咖啡,消費些食物。維護店面的經營,單靠賣書已經遠遠不夠了。”
“越來越多的人,在實體書店裡翻書,在網絡上購書,開一家實體書店因此變得越發困難。” 咖啡大叔說。
對於獨立書店的經營,戴曉亮有著同樣的感觸。經營獨立書店以來,他目睹了合肥一家家書店離開,“經營不善面臨關門的書店還有很多﹔相反,能把獨立書店經營好的則是少數,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書店的定位上。合肥的獨立書店一般都不以賣書為重頭戲,利潤主要體現在書店配套的飲食和演出上。”
“我們店裡的收入主要分為三部分,除了賣書以外,還會出售飲料以及簡餐小食,另外還有部分演出收費等,其中書籍營業額僅佔20%,單靠賣書肯定無法維持日常經營。”戴曉亮說。
戴曉亮透露,卡夫卡獨立書店營業不到一年就面臨倒閉,目前在尋找100個合伙人共同經營這個書店。
國有、網絡書店夾擊之下優勢被削平,獨立書店經營是世界難題
包括獨立書店在內的實體書店陷入發展頹勢,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已是定局。
一些營造文化小氣候的獨立書店無法抵御市場寒潮,那麼知名書店是否能夠自暖?上海三聯韜奮書店2011年全年銷售1100萬元、36.44萬冊書,所得利潤36萬元,總經理哀嘆每本書賺不到一塊錢。
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書業商會調查顯示,截至2011年的10年裡,有近五成的民營書店倒閉,倒閉潮還在加劇。這不僅是“中國病”,還是“世界病”。早在兩年前,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博德斯就宣布破產,並關閉了旗下的數百家門店。如今,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巴諾書店也未能遏制銷售額下滑的趨勢,並以每年15家店鋪的速度關閉門店。
“書店面臨的困境是全球性的。”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研究員鮑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網絡時代中人們閱讀方式發生遷移,改變了圖書經營模式,這個大勢不可阻擋。
中國的獨立書店更是這股衰退潮中的夾心層,率先凋零。
“同為實體書店,他們沒有新華書店的資源優勢﹔同為市場主體,他們沒有網絡書店的資金優勢,加之不斷攀升的房租成本,使得他們在這輪寒潮中首當其沖。”在大型書城、國有書店、網絡書店的重重夾擊下,鮑紅認為,獨立書店的比較優勢消失殆盡。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