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他留下了最有價值的精神遺產”

社會各界緬懷“農民思想家”吳仁寶

2013年03月25日08:5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富口袋”首先要“富腦袋”

原江陰日報社總編輯蔡意同也是與吳仁寶相熟的人。1994年3月3日,華西村舉行為陝甘寧晉培訓100名鄉村干部的培訓班開學典禮,蔡意同提前一天去採訪。吳仁寶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扶貧的關鍵在於育人,不是花錢﹔育人,重要的是解放他們的思想,樹立市場意識和培養經營才能。”蔡意同以這個觀點為主題寫了篇消息,刊登在《江陰日報》上。這條消息后來由新華社發通稿,並獲得第五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第二年,另一篇關於華西村的消息又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縣市報紙兩獲中國新聞獎在全國報界引起轟動效應,不斷有同行提起此事。蔡意同認為,這是因為江陰有華西村、有吳仁寶老書記這個新聞的“富礦”,而從中也可以看出,老書記“富口袋”先要“富腦袋”的超前思維,在那時候是多麼新穎和寶貴。

原江陰市顧山鎮文化站站長、曾任華西特色藝術團編劇的毛德彥說,吳仁寶老書記去世了,這些天他總是想起老書記富有哲理的“富口袋”、“富腦袋”理論,總覺得老書記在建設農村先進文化上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創造。

1999年底,吳仁寶把張左一(原江陰縣文化館編導、江陰劇作家)和毛德彥接到華西金塔,說有要事相商。“一進門,老書記就和左一老師開門見山,‘這次請你來幫我辦個藝術團,我當團長,你做業務副團長,藝術團要搞得有點檔次,也要有華西特色,演出節目要宣傳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華西的改革發展’。左一老師當場應承下來,提議說藝術團就叫‘華西特色藝術團’,還當場推舉我幫華西藝術團編創節目。”毛德彥回憶說,“這次會面,是我第一次零距離接觸老書記,當時讓我驚訝的是,名聞全國的華西村,竟如此重視文化建設,非常難得。”

此后,張左一組織人員分頭在南京、北京招兵買馬。每天一大早,吳仁寶就來到毛德彥他們的住地,講華西創作素材,讓他們編創節目。不出兩個月,華西特色藝術團開張了,當時全團50多人,分戲曲、歌舞、雜技、器樂、舞美5個隊,創作排練了《華西百橋圖》(戲曲表演)、《要看稀奇到華西》(錫劇表演)、《人人愛唱“六愛”歌》(戲曲聯唱)、《生肖會》(神話劇)、《雙推磨》(傳統小戲)等一系列節目。編創、排練這些節目時,吳仁寶不時在現場提些建議,指出節目要打破傳統單一形式,要融歌舞、戲曲、雜技於一體,大氣熱鬧、可看性強,內容上要貼近華西發展變化,土味濃、有華西特色,表演畫面要有現代氣息,台詞唱句要實在、有趣味。每當演出,吳仁寶場場必看,對有些節目中的唱詞還能哼上幾句。對每場節目演出中的問題或劇本中的不足,他看后一定認真指出。藝術團成員一致說:“老書記是名副其實的團長。”

“當時華西村有58家企業,但老書記從未在任何一家挂頭銜做直接領導,隻有藝術團,他一開始就‘自封’為團長,這也是華西特色藝術團的一大特色。”毛德彥說。

2000年10月,華西特色藝術團到中央黨校、北京政協禮堂進行了3場演出,受到中央領導和專家們的肯定,被贊譽為“中國農村第一團”。2001年,又創作排演了大型史詩劇《華西人》,全面反映華西村改革發展的歷程。不少觀眾、行家看過后,盛贊該劇是“農村先進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何建明:最大的遺產是精神價值

“土生土長 仁慈仁愛 育滿堂才俊兒孫 傾六十春秋建天下第一村。求真求實 創新創奇 握真理擋風沐雨 代十億農民書千年功德經”。這是在吳仁寶彌留之際,他的家人托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寫的一副挽聯。何建明說:“這副挽聯多少是對吳仁寶一生的寫照。”

2005年,何建明撰寫了長篇報告文學《我們可以稱他是偉人》。“我對華西村和吳仁寶老書記很了解,憑我對他的印象,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電話中,何建明告訴記者,“我跟他一握手,一交談,就知道他是真正能為老百姓做事的人,他的內心是真正想讓那塊貧瘠的土地富裕起來的。”

何建明說,關於吳仁寶和華西村的傳說很多,尤其是吳仁寶到底有多少財產,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吳仁寶的財產無人知曉。但我知道,因為吳仁寶本人與我單獨聊過這事。他老人家告訴我說,建明你可以到我的家裡看看,也可以看看我每天吃的東西。告訴你建明作家,我一生的最大幸福不是家裡存錢多少,而是能夠看到一起與我活到老的窮兄弟、窮姐妹們現在都有比別人更好的日子過,能看到自己的子女們個個都有出息、有工作、有前途,這是我最幸福的事﹔能看到華西村一天比一天基礎牢固、強壯,這是我的最大幸福和最大財富。”

何建明說,欲知吳仁寶留下了多少財產,得先了解華西村現在到底有多少財產。30年前,華西村的人均收入為1060元,現在人均收入為88000元﹔30年前華西村的總資產為614萬元,現在為352億元。華西村的村民現有存款大約為100多個億,華西村集體現金和有價實物還有100億左右。“吳仁寶的遺產屬於華西村,屬於華西村的全體村民。至於吳仁寶自己,他曾說,我隻要每天有一碗面、一碗菜粥就行了。”

吳仁寶去世后,很多人都在擔心一件事:華西村還能不能沿著既定的道路走下去。何建明認為,華西村一定會有輝煌的路程要走,因為今天的華西村不再是一條又小又破的船了,它已經是一艘“航母”。華西不倒的原因,是因為華西的產業結構已經不單單是農業、鋼鐵工業,華西這些年的旅游、外貿等更是突飛猛進。還有一個不倒的原因,是它始終按照吳仁寶確定的發展思路前行。華西每戶村民的存款都有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但這些錢由集體以特別的方式幫助農民們保管和保存著——一部分可以拿出來日常用,是現金,這部分錢足夠支付日常一般的開銷﹔另一部分,也是最主要的部分,由集體保管著,幫助村民進行再投資。所以,華西村民的經濟收入可以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更重要的是,華西人在這半個多世紀裡,在吳仁寶的帶領下,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經得起考驗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本領。這就是吳仁寶留下的遺產,一名鄉村共產黨員留下的不朽而管長久之用的遺產。

何建明告訴記者,現在人們評說吳仁寶的方方面面,但有一點千萬別忽略:吳仁寶的最大遺產是他的精神價值。他確實是位了不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者和探索者。他的子女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都在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服務,為大華西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了這塊土地和這方百姓,吳仁寶不僅貢獻了自己,還引領著子孫們一起作貢獻,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尊重他,不懷念他。

(記者 蘇 雁)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吳仁寶:八十五年人生奉獻給“天下第一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