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先鋒人物>>吳仁寶:八十五年人生奉獻給“天下第一村”

報告文學:吳仁寶求是

2012年12月15日0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華西要實現物質精神雙富有,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地創高產出,人創高素質。”

由窮變富、富而思進是農村工作永恆的主題。

華西村的“富腦袋”沒有旺季和淡季之分,而是幾十年一貫制。20多年前,吳仁寶就編撰了朗朗上口的“十富贊歌”和“十窮戒詞”,十富是:智能富、勤勞富、節儉富、守法富、守信富、團結富、幫帶富、育才富、集體富、愛國富。十窮是:逐漸窮、容易窮、懶惰窮、無才窮、心散窮、受騙窮、違法窮、無度窮、失算窮、三害窮。華西人婦孺皆知,耳熟能詳。

富腦袋,首先要富干部的腦袋。吳仁寶說:“人們常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是對的,但還不夠,也要與時俱進,更新‘官念’,要提倡‘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實踐証明,隻要做到了有福民先享,群眾也不會讓我們做干部的窮到哪裡去,隻要有難官先當,當真正遇到困難,群眾一定會同我們戮力同心克服困難。古人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隻要我們做到了‘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就是‘得道’,就會‘多助’。”

華西要求干部做到“具遠見、有主見、聽意見、善借鑒、勇實踐”。1985年8月,吳仁寶把全村干部帶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前庄嚴宣誓:“蒼天在上,先烈作証,苦戰3年,目標一億,誰若三心二意,老天難容,老百姓難容。”那時,華西的年總產值隻有2000萬元。第二天,進行了3年承包合同的簽字儀式:如果3年后,全村年收入過不了億元大關,村干部家產全部歸公。吳仁寶第一個簽字畫押,80多位承包者逐一立下軍令狀。宣誓無戲言,經過1000多天夜以繼日的奮斗,華西實現億元村目標。以后,又一步步實現了“3億村”、“5億村”、“10億村”、“20億村”……

吳仁寶生於1928年,當時江陰縣隸屬常州府,以塑造李順大、陳奐生形象著稱的常州籍作家高曉聲曾推心置腹:“我敬佩農民的長處,也痛感他們的弱點”。1988年,各地一片“公司熱”,吳仁寶借篷使風,干脆成立了全國唯此一家的精神文明開發公司,負責全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產、供、銷”。由5名村民信任、有一定文化素養的黨員干部出任公司經理,同時聘請20多名採購員和信息員,在40多個村辦企業建立聯絡點,公司有章程有規劃,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絡。

有個孩子把村裡長廊的燈當靶子打壞了幾盞,公司很快召開村民大會,小孩家長以為會受到嚴厲處罰,結果是壞一盞燈賠2塊錢,買燈一塊錢,裝燈一塊錢,並講明家長回去不要打孩子,要說服教育,以后再沒有出現此類事。取而代之的是這樣的鏡頭:村裡小孩子看見地上有紙屑或煙頭,就撿起送進垃圾箱裡。在華西菜場,賣菜人中午回家,把未賣完的菜用塊布一蓋,傍晚再來接著賣,一棵不會少。

上世紀90年代初,銷聲匿跡多年的賭博風在華西死灰復燃,甚至出現了一創業功臣在外村賭博的事。吳仁寶車攔頭輛,重罰了老伙計,並幾次登門促膝談心。為了杜絕賭博現象,華西在鄰近幾個村和鎮上貼出通告,發現華西村民參與賭博,舉報查實后獎勵一千元。一年后,沒有接到一個舉報,又發了個補充通知,獎金提高到一萬元,並對賭博作了人性化的界定:“男60歲、女5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的娛樂性活動除外”,至今發獎記錄為零。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開竅。早在1993年2月,吳仁寶就帶領35位村骨干和創業功臣去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香港考察,一路看,一路議,思路大開,高招迭出。第二年,一戶派一名代表,華西組織了6批293位村民去新馬泰和香港旅游觀光。一時間,華西家家戶戶餐桌上談論的全是旅游見聞,吳仁寶稱作“旅游教育”。在華西,每人每年還有3000元餐劵,可以在村裡的大飯店消費。吳仁寶說,讓村民享受高質量的現代生活,不僅拉動了內需,也提升了村民的素質。

在華西村村口,碩大的牌子上寫著吳仁寶的箴言:“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隻佔一個床位”。從上世紀70年代起,吳仁寶就向村民承諾: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資,不拿最高的獎金,不住最好的房子。有人說吳仁寶仍住在上世紀70年代的舊房子是“做給別人看的”,他嘿嘿一笑:“我就是做給別人看的,確切地說,我是做給群眾看的!可就連做給別人看,咱們有些干部都還不肯,最好有更多的干部同我一樣,去做給群眾看,不該圖自己享樂而不顧群眾的意見。我最怕自己做的事不敢給群眾看,所以我不搬家,不多拿工資,這比開100次會還管用。”好個豁達、暢達、曠達、人情練達的吳仁寶!

特色思維競風流

“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兩個字非常認同,什麼是特色?從實事求是出發,走自己的路,人家沒有的你有,才叫特色。”

哲人雲: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從新西蘭學成歸來的吳昊評價爺爺吳仁寶說:“別看爺爺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但他的一些特色思維,卻常常讓村裡的‘天之驕子’們佩服不已。”

前人栽樹后人護,后人更要栽新樹。華西金塔是華西村標志性建筑,建塔創意直接來自吳仁寶:“人家要看高樓,上海南京多的是,要說看高塔,那非要來華西不可!所以我主張建塔,有特色,多年后成了文物,越老越值錢。”

1996年,華西建起了全國最高的百米金塔,得名於塔頂的貼金葫蘆。金塔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外7級內17層,塔內商場、餐飲、住宿、娛樂、商務一應俱全。外面看不大,裡面看不小,外面看不洋,裡面看不土,登上15層觀光台可鳥瞰華西全貌,左手一指是麥浪,右手一指是工廠,登臨過的人都說有特色。令筆者耳目一新的是,二層的10個餐廳的廳名都是用村領導班子成員的名字命名,一打聽,果然也是吳仁寶的主意:“這對班子成員既是榮譽,又是壓力,開弓沒有回頭箭,卒子過河隻向前!”

在個人分配和集體積累的關系上,吳仁寶多年堅持一個原則:少分配多積累,少拿現金多入股。企業職工每月隻領取50%的工資,其余存在企業作為流動資金,年底兌現結清﹔獎金並不發給職工,作為股份投入企業,第二年開始按股分紅,人在股金在,廠在股金在。承包企業的超利潤部分實行“二八”分成,兩成上交總公司,八成留給企業,“既不吃大鍋飯,又不獨吃飯,既拉開了檔次,又不脫檔”。這裡既有激勵機制,又有制約機制,吸引每一個村民將持久的積極性化為發展經濟的強大活力。

吳仁寶在農業一線奮戰了60年,可以用6個字概括:50年代“聽”,60年代“頂”,70年代“拼”,80年代“醒”,90年代“警”,21世紀“新”。2001年6月,吳仁寶創新了一把,提出了“一分五統”:村企分開﹔經濟統一管理、干部統一使用、勞動力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建統一規劃,周邊村可自願加入華西村。

3年時間,經4次“擴容”,華西的面積由0.96平方公裡擴大到35平方公裡,人口從1500多增加到3.5萬,去年村總產值達540億元。原來有的村河隔、山隔,路不通,現在架了大橋,開了隧道,路變平、房變高、心變齊,逐步形成“南有工廠、北有糧倉、中間天堂”的新格局,成了別具特色的“村城”。

華西三村村民王仲寶喜氣洋洋:“並了二十村,富了三萬人,平安一方土,帶來萬年春!”吳仁寶則不忘他的“經濟政治學”:“大華西人與以前比,最大的收獲並不單純是群眾經濟上富起來了,更重要的是群眾懂得了政治,懂得了科學,地創高產出,人創高素質,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收獲,也是我最滿意的地方!”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新世紀“造人”。華西村領導班子組成很有特色,村黨委副書記有41名,24個姓,其中,既有懷揣300元慕名前來的原務工者,也有帶著企業自願加入的原私營企業主。吳仁寶說:“用人對了頭,一步一層樓,我們不是培養幾個人,而是培養一批人,培養群體。有不少人看了華西以后說,他們要建設成這樣起碼還要20年,其實,這不是時間的問題,沒有好的人才,不要說20年,就是200年也沒用!”

吳仁寶特別善於把一些理論原則、政治術語轉換成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傳得開的大實話、家常話,仿佛還帶著晶瑩的朝露和泥土的幽芬。比如:什麼叫社會主義?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幸福的三個土標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體健康﹔農村富起來,要加快三化:農村城市化、農業工業化、農民知識化﹔解決人才的辦法,外聘“大財神”,用好“土財神”,培養下一代“小財神”﹔不管東西南北風,不左不右不放鬆,不偏不倚不爭風﹔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開放要有方向。一教授在聽了吳仁寶的連珠妙語后,信筆寫下了即時感受:“聆智慧老農講經,藐天下學者論道”,語言是思想的外衣,信矣!

(責編:李源、姚奕)


相關專題
· 吳仁寶:八十五年人生奉獻給“天下第一村”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