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司法職權獨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獨立行使職權包含多層含義:
司法權獨立於行政權。司法權不是行政權的附庸,不是行政權的工具,一定要和行政權並列,不並列就不是獨立,行政權不能支配司法權,這是現代司法制度的根本原則。
法院和法院之間要獨立。第一,要保証審級獨立。上級法院和下級法院的劃分,是憲法和法院組織法上的劃分。一個案件如果沒有進入二審就沒有上級法院,隻有二審發生時才有上級法院。因此,上級法院和下級法院在法院組織法中的設定是以案件為根據的,而不是以行政級別為根據的。
司法的基本原理是司法無上級、法官無上級。沒有上級的最重要原因在於無論是最高人民法院還是基層人民法院,適用的法律是共同的。因此,要保障人民法院各審級之間的獨立,上級和下級之間不是領導關系,也不是指揮和命令的關系。
法官的人格獨立。每個法官應當具備獨立的法格,這是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統一。從法理上講,沒有法官的獨立不是審判獨立。因此,在理論上,要賦予法官獨立的人格。
法官的判斷獨立,法官能夠獨立進行獨立判斷是法官不同於行政官員的重要區別。行政官員要服從上級,法官如果要服從的話,隻服從法律,這一特征決定了其思維、推理和判斷必須獨立。
法官的責任獨立。每份判決書上之所以要署上法官的名字,意義即在於法官要對判決結果負責,不能以會議或以常委會的機制而使法官逃避錯判的責任。法官要獨立向自己的判斷即判決負責。
綜上,隻有滿足上述五個要求,才可以稱得上審判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
十八大報告中第一次使用“確保”的字眼來表述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這是司法改革的新任務,也是我們對法治如何最終實現的路徑的深化。
七、領導干部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法治思維是以合法性為起點,以公平正義為中心的一個邏輯推理過程。十八大報告中要求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這給領導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用法治思維來替代過去的領導思維、管理思維和行政思維,這說明黨對提升領導干部能力又提出了新要求。
八、用法治創新社會管理體制
學習十八大報告中關於法治的精神,除了和法治直接相關的段落外,法治精神貫穿通篇。關於社會管理創新,此前的提法是四句話16個字“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十八大報告發展了這一體制,在過去四部分的基礎上增加了“法治保障”。這是法學界一直呼吁的,也是人民法院的一大貢獻。
九、突出對公共權力的制約
法治開始於約束公共權力,“約束公權、保障私權”始終是法治的精髓。十八大報告以專門段落闡述了“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這是我黨對法治功能認識的新水平。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法治得以實現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