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國 杜敏
2012年11月08日10: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南粵廣東,這塊美麗而富饒的土地,歷史上地位顯赫,充滿著神秘色彩。就近代而言,中國革命的許多大事都發生在這裡。在這塊土地上,可以說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英雄輩出、俊採星馳。二十世紀以來,在這塊土地上,又演繹了許多神奇。它既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又是投資者興業創業的熱土,成了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科學發展觀時代,廣東頻鼓雄風,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殺開一條血路”,拉開了一場經濟領域深刻變革的序幕,硬是把廣東這個大水庫的水換了一個通透。2011年,廣東省僅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實現產值1.3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8%﹔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達3.4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0%﹔全省技術自給率進一步上升到66.8%,全省專利授權量、有效專利擁有量和馳名商標、專利密度均居全國第一,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9%。為什麼廣東近些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下,經濟建設不降反升,逆勢而上?
高瞻遠矚奪先機
2007年12月25日,中共廣東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廣州召開。一個洪亮的聲音從會上響起:“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地,要完成中央的重托,更應該成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以當年改革開放初期‘殺開一條血路’的氣魄,努力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上闖出一條新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的講話,似電火行空,迅速地傳出了會場,傳遍了廣東。
誠然,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從1985年到2007年,經濟總量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主要經濟指標也長期排在前列,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世界”。科學發展觀時代,廣東會怎樣?因為情況和條件都發生了變化。一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更高。二是我國其他省、市、區經過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都很快。前有“對手”,后有“追兵”。三是廣東經過30多年的發展,本身也暴露了不少深層次的問題。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產品結構較低,資源環境壓力重,傳統的資源依賴、投資驅動型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形成了發展的瓶頸。四是國際金融形勢風雲詭譎,而廣東經濟外貿依存度較高。以2006年為例,廣東經濟外貿依存度就高達160.4%,其中出口依存率達91.9%。同時,由於產業競爭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掌握不多,容易受制於人。如果世界經濟形勢稍有一點變化,對廣東經濟建設的影響不可低估。
常言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人們所困惑的問題,也是廣東高度重視和考慮的。他們深知,廣東經濟要發展,必須要有世界眼光,在謀劃廣東經濟建設發展時要放到世界經濟格局上去考量。世界經濟如何?見仁見智,莫衷一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這是誰都懂的道理。但要見微知著,要在錯綜復雜、紛繁紊亂、變化詭譎的現象中洞察端倪、把握方略,非天下之大靜者,即善察、善謀、善斷者不可。
廣東無疑是善察、善謀、善斷的。他們從戰略發展的高度,看到了廣東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從科學發展的高度,看到了堅持科學發展,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從世界經濟微妙的變化中,從美國次貸危機、美元匯率下跌、國際石油和糧食價格持續走高等諸多經濟形勢波動中,看到了一場關乎全球經濟命運的金融危機的苗頭,並且敏銳地觀察到了“危中有機”。因而,堅決、果斷、干脆地提出了“刮骨療傷、壯士斷腕、騰籠換鳥、轉型升級”的戰略性舉措,堅韌求進,化危為機,打一場“雙轉移、雙提升、雙破解”,“騰籠換鳥”的硬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同志當時斬釘截鐵地說:“廣東必須當機立斷,痛下決心,殺開一條血路。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方面繼續先行試水,徹底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打開新的發展空間。”
萬事終非容易得,玉汝於成在艱難。廣東“雙轉移”、“騰籠換鳥”的大政方針既定,但要實施起來,不是沒有困難和阻力的。用廣東省科技廳廳長李興華的話說:“我們所面臨的壓力和阻力是前所未有的。要不是省委、省政府堅強的領導和決心,高瞻遠矚、智對危急的智慧,運籌帷幄、巧佔先機的韜略以及總攬全局、指揮若定的氣魄,要想取得廣東這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型社會變革的勝利,幾乎不可能。”的確,世有非常之人,方能成非常之事。就廣東的這場經濟社會深刻變革來講,所要承受的壓力和所要排除的困難和阻力,恐怕非常人所能承受,也非常人所能理解。這裡姑且不說當時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就業形勢的壓力、維穩構和的重任,而就“雙轉移”、“騰籠換鳥”本身來講,就要沖破和克服多少阻力和困難。既得利益的阻力、利益格局的阻力、自我否定的阻力、傳統發展模式的阻力和體制機制的約束力以及新路探索的困難等等,所有這些困難和阻力,都不是簡單逾越的。更何況,廣東所要做的,是在一個被譽為前沿陣地、排頭兵的頭上動手術。此非彌天大勇通天智慧不可!此刻人們才真正體會到汪洋同志一再提出“殺開一條血路”的深刻意義。也許有人會說,沒有那麼復雜吧!政府大權在握,開個會、發個文件不就行了。這是“事非經過不知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豈能靠開會發文件解決的?況且推進“雙轉移”、“騰籠換鳥”戰略,也不是靠行政命令發號召,來一個千軍萬馬齊上陣,搞不切實際地一哄而上、一刀切、照搬照抄。如果這樣做隻會失敗。現在可以這樣說:廣東在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的過程中,沒少操一份心。他們在宏觀決策上果斷、堅決、剛毅﹔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謹慎、細心、縝密。他們每行動一步,都有周密的調研和考察,都有細致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可見:在推進“雙轉移”、“騰籠換鳥”的戰略中,廣東的態度是審慎的。他們自始至終地採取循循善誘、穩中求進、悉心引導的方法﹔用更新觀念推動轉變﹔用機制倒逼促進轉變﹔用制定政策引導轉變﹔用學習培訓的形式學會轉變。切實保証在發展中推動轉變,以轉變保証可持續發展。因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大危機全面爆發之時,廣東一批果斷轉型、狠抓自主創新的企業,面對危機卻能脫穎而出。要是沒有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大危機沖擊,廣東實現發展模式之變,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難度或許更大、時間會更長。事實証明:廣東的確抓住了“危中之機”。他們在危機面前胸有成竹、沉著應對,使廣東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4年來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而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企業則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僅就“珠三角”地區而言,累計轉移出低端企業5983家﹔關停並轉落后產能企業78019家,引進高端企業18700家﹔36個省級產業轉移園累計吸引項目2988家,總投資達7030億元。2011年,36個省級產業轉移園實現產值超過5000億元,實現稅收250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46倍和25倍。廣東又一次接受了暴風驟雨的洗禮。他們不愧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現在他們又站在了科學發展觀的旗幟下,成了名副其實的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