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杰:大力推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尹成杰:大力推動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2012年11月14日17:08    來源:農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城鎮化是實現城鄉發展均等化的重要途徑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長期以來,我國城市與農村相互分割,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這不僅不利於農村發展,而且阻礙了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從根本上緩解和改變這一狀況,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道路,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通過城鎮帶動農村,通過農村繁榮進一步促進城鎮發展,形成城鄉互動格局和良性循環。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夯實農業基礎地位,著力促進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牢固樹立“四化”同步發展理念,緊緊把握我國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鮮明特色,加快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我國人口多,特別是農村人口多﹔耕地少,特別是基本農田少﹔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能不能緊緊把握我國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特色,事關能否從國情出發,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問題,事關能否從實際出發,科學推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問題。必須深刻認識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創新發展理念和模式。

一是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統籌發展、充分發展、協調發展、和諧發展。特別是始終把農業現代化擺在“四化”同步發展的首要位置,進一步發揮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對農業現代化的引領帶動作用,嚴格控制城市佔地規模,嚴格控制耕地和淡水資源的使用,堅持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路子,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二是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空間大,城鎮化成本相對較低,應把城鎮化的重點放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上。做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規劃,優化生產力布局,引導一些產業從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轉移,真正形成以大城市為龍頭,以中小城市、小城鎮為支撐,以農村新型社區為基礎的城鎮化格局。

三是走就近就地新型城鎮化的路子。我國農村人口數量龐大,單純依靠大中城市吸納,能力十分有限。小城鎮離農村最近,應該把基礎做好,發展好產業,使農民能夠就近得到就業機會,既能減輕各種成本,又能緩解大城市的壓力。加快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新格局,防止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使農村人口就地城鎮化。

四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我國國土面積、人口、GDP主要分布在縣域。縣域在發展現代農業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在解決“三農”問題中處於關鍵地位。要立足於縣域實際,放大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形成縣域內的產業聚集,以縣城為中心帶動城鎮發展。

五是充分尊重和切實保護農民權益。把保障農民權益放在城鎮化的首要位置,把發展新型農村社區作為推進城鎮化的切入點,尊重農民意願,充分考慮地方產業特點,讓已經轉移的農民真正住得下、穩得住、能致富。城鎮化過程中要通過城鄉土地和集體資產股份化改革,讓農民能夠分享到城鎮化帶來的成果收益。

六是努力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要不斷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中小城市、小城鎮、新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公共服務范圍,促進城鄉之間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農委副主任委員)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實習)、趙晶)